近日,業界傳出證監會叫停PE/VC機構掛牌新三板的消息。證券時報記者就此向股轉公司相關人士及新三板業內人士求證時獲知,股轉公司昨天已暫停接收PE/VC機構的上市申請材料,不過對于已經接受材料的機構是否繼續審核則仍在討論中;此外,已掛牌PE/VC機構是否停止定向增發,也仍在討論中。
暫停接受PE/VC
申請材料
記者還了解到,本次暫停接收材料的企業或許并不限于PE/VC機構,除銀行、保險機構外的金融類企業都可能在暫停的考慮范圍之內,其中包括小貸類、融資租賃類、私募證券投資類,資產管理類等。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暫停”行為屬于窗口指導,一般不會有正式的文件。據他透露,PE/VC機構暫停掛牌新三板基本屬實,其他金融類企業是否也暫停則需要進一步確認。一位某理財機構高管則表示,其供職的機構正在申請期,這可能會打擊同類機構掛牌的積極性,希望監管部門能把金融類機構進行分類,不能因為PE/VC機構的問題而影響了非PE/VC機構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的新三板在審企業基本情況表中,資本市場服務業、貨幣金融服務業和其他金融業的企業共計46家,上述3大行業已經掛牌企業近百家,未提交審查材料的相關機構數量則無法統計。
PE/VC巨額融資有隱患
一位PE/VC機構的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PE/VC暫停新三板掛牌不符合新三板的市場化定位,作為市場化的全國性交易所,應該把掛牌與否的決定權交給市場。
不過,另一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總經理則表示,他贊成暫停這些機構掛牌。他說,有些機構融資規模巨大,吸引大量的可投資資本,從而導致實體企業融資困難,尤其是兩者同時發起定增時,對比就更加明顯。
一位新三板投資機構的CEO也表示,PE/VC機構的巨額融資打亂了新三板的生態圈。一方面,融來的資金未必全部投資到中小微企業中,收購A股上市公司等案例頻現;另一方面,巨額融資背后是不斷放大的杠桿,甚至惡意放大杠桿。他舉例說,近期接觸到一項300億元的融資項目,GP僅出資500萬元,“打亂生態圈,對于剛剛興旺起來的新三板市場是極大的傷害。”
中國中小企協之家的翟山鷹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暫停事件或是新三板市場嚴格管理的開始,是監管部門給快速發展的新三板市場踩了一腳剎車。他說,資本市場正在進入嚴格管理時期,登陸新三板的PE/VC機構已經發生了不少問題,叫停非常有必要。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