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電梯先刷卡再按樓層
華怡園小區1號樓的電梯外立面
怒江苑小區7號樓電梯的藍色外立面
怒江苑小區7號樓的電梯內景
每一次回家都像拼命!
81歲石奶奶住在7樓
要爬106級臺階
其中兩幢樓有個共同點:底層都不是住人的
12月16日,家住杭州青年路社區的81歲石奶奶打進快報熱線說,她住在7樓,因為樓梯爬不動,已經好幾天沒下樓了。記者在石奶奶的樓道數了數,她要爬106級臺階才能回家,在小區了解發現,很多老人因為爬不動樓梯,已經很久沒下過樓了。
記者聽說在上海,已經有3個老小區加裝了電梯,他們是怎么加裝成功的?記者 張超 文/攝
住在頂樓的老人們想裝電梯了
延安西路150弄,美麗園社區華怡園小區,一共4幢6層住宅樓,都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房子,一梯4戶。
造的時候是附近華東醫院分給職工的宿舍樓,房改后產權歸了職工。剛住進去還年輕力壯的居民們,如今都成了老人,行動漸漸不便。現在小區60歲以上退休老人占70%以上。
美麗園社區共建聯合會副秘書長李永廉說,2011年5月,上海有關部門印發《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滬房管修【2011】187號),之后又出臺指導性文件(《關于明確相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明確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居民征詢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等)。從2013年開始,就有住在1號樓5樓和6樓的居民來反映,“早就想裝電梯了,現在既然有文件,是不是可以實際操作一下?”
共建聯合會咨詢了上海市相關部門,最后跟上海市老年基金會對接上了。
“他們那兒正好有蘇州萊茵電梯公司捐助的7臺箱式電梯,我們也表達了小區老人想裝電梯的強烈意愿,市老年基金會就送了一臺給我們,當作試點。”
1號樓和3號樓都強烈要求試點,到底選哪一幢?
在《指導意見》里,把條件從“增設電梯所在幢房屋的全體業主同意”變為了“加裝電梯幢業主90%以上同意”,但是他們在具體操作時,還是決定把100%同意為前提。
“兩選一,我們是往嚴里要求,畢竟只要有一戶不同意,項目還是很難開展的。”李永廉說,“3號樓1樓業主剛開始就不太贊同,主要怕影響他家采光。這么一比,1號樓優勢太明顯了,因為他們1層4戶全是辦公用房,只要2-6樓20戶業主同意就行了。”
最終確定的分攤比例:
二樓5%,三樓10%,四樓20%,五樓30%,六樓35%
經初步核算,包括電梯造價、土建、監理、安裝等一系列工程在內,裝一臺電梯,總費用大約65萬,其中光電梯本身是20萬-25萬。
上海市政府對老房子加裝電梯有補貼——上海市財政局2014年1月7日出臺的《關于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政府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居民樓加裝電梯,政府補償修建款的40%(總數不超過24萬)。
因為電梯是上海市老年基金會捐贈的,相當于省了電梯的錢,加上華東醫院下屬單位和參加社區共建聯合會企業的捐助,1號樓20戶業主需要出資16.8萬元。
接下來就是征詢意見環節。
社區共建聯合會挨家挨戶上門,開了十幾次討論會,最終確定下來的出資比例是:二樓5%,三樓10%,四樓20%,五樓30%,六樓35%(裝好后的運營費用也按這個比例,由每層樓的4戶人家平攤)。
李永廉說,“定下這個比例,我們也沒有先例可循,就是了解-計算-說服-不同意-了解-計算-說服-同意……這樣一個循環。”
1號樓全體業主簽字同意,房管、規劃、建委等部門的審批也下來了。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2013年7月,1號樓對面一幢住在3層的業主提出,加裝電梯會影響他們的采光,沒辦法,電梯安裝位置只能重新改過,從1號樓北側樓道窗戶位置,向西側圍墻移。相應的問題就是,所有已經走過的程序,都要重新再走一遍。
不怕慢就怕站,好在項目一直在進行中。
終于,2014年年初,電梯正式開始土建施工。4個月后,安裝調試通過驗收,投入使用。
到現在,這部電梯已經運行一年半了,情況良好。
李永廉說,安裝之前,不少業主擔心后續費用會不會太高?他們剛剛做完使用一整年的運營費統計。“其實運營費用真是‘咪咪小’一點點。”
按當初預算,電梯日常運行費共分5個部分:
1.年檢費360元/年;
2.電費3600元/年;
3.清潔費600元/年;
4.日常維修、配件費:800元;
5.使用一年以后開始產生的保養費,4800元/年。
這么一算,第一年大約費用為5200元左右,以后每年在1萬元左后。但從實際使用看,一年下來,電費遠遠低于預期,只有1300元左右,也就是說,每年運營費還可以再低2000元,只有3000多塊錢。
裝電梯肯定是好事情 關鍵要大家心齊
上周我在華怡園1號樓,仔細觀察了他們的電梯。電梯井外立面用的是和樓房外立面顏色接近的涂料,風格統一。電梯所處位置,正好是樓房的一個凹面,電梯井也不顯得很突兀。
電梯門開在原來樓道的墻壁處,需要刷卡才能上下樓。
美麗園社區工作人員小丁拿了一張普通公交卡大小的卡片,在電梯里刷過才能按樓層,刷一次只能按一下。
“這是為了防止其他無關的人隨意使用電梯,而且卡片每家只發了三張,社區、保安都有備用的。”
電梯可同乘10個人,承載800公斤,使用起來跟普通高層電梯一樣,轎廂從1樓到頂層6樓,只要20秒鐘左右。
84歲的尹大伯和同樣84歲的老伴住在6樓,尹大伯老伴已經臥床1年多,定期要去醫院復查。
說到過去,尹大伯跟我擺了擺手,做個連續喘氣的動作,“沒裝電梯前,要兒子和我一起把她抬到一樓,有時候還要鄰居幫一把,說實話,我能使上多大勁啊?就算這樣,每次到一樓都已經累癱了,太吃力了!”
尹大伯說,當初房子剛造好他就搬進來了,那時候年紀不大,用句廣告詞就是“一口氣上六樓完全不費勁”,不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后來每走一層都要停下來歇一歇。
自從裝好電梯,每次送老伴看病,尹大伯一個人輪椅推著老伴就出門了,他說現在最喜歡的事,就是趁外面太陽好,推著老伴去外面走上一圈,要是整天躺在家里床上,老伴一定很難過的。
“做這個事情(裝電梯),人一定要心齊,一樓二樓不出錢都可以,大不了我們多出一點,就怕他們不同意。”尹大伯現在說起來還覺得慶幸,“以前大家都是一個單位的,現在都退休了,樓上樓下年紀差不多,裝電梯肯定是好事情,整幢樓的居民還是蠻支持的,所以你看看,就我們這一幢辦成了!”
共建聯合會副秘書長李永廉說,1號樓裝上電梯后,他們開始著手給3號樓裝。不過捐贈的只有一臺,1號樓已經用了。按1號樓的分攤比例,3號樓24戶居民需要自籌資金33萬元。最高的6樓,每戶要攤28875元。
“可能是費用原因吧,6樓一位老人家就不同意了,他覺得自己身體還行,不用電梯,加上3號樓1樓還有違章建筑,導致電梯安裝空間不夠,現在還處在上門征詢環節。”
上海另一個成功安裝電梯的小區也是底樓沒有住戶
老小區加裝電梯,征求意見時,最容易反對的就是一二樓。上海寶山區密山路30弄4號樓,和華怡園小區1號樓情況類似,也是底樓沒有住戶。所以征詢意見時就很容易。
密山路30弄4號樓,一梯一戶,6層,卻是小區惟一一棟從3樓起才有住戶的樓,所以一共才4戶人家。這4戶人家都有60歲以上的老人,而且每家的經濟條件都還不錯。當住在4號樓6樓同時又是業委會主任的衛德明征求意見時,幾乎沒遇到任何阻力。
4戶人家按比例分攤了各種費用。出資比例為:3樓15%,4樓20%,5樓25%,6樓40%。整個電梯工程造價60多萬,減掉政府補貼,6樓人家要出1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4號樓在加裝電梯過程中,嘗試了“二次征詢”。
按《關于明確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居民征詢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現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必須經過二次征詢:第一次征詢,增設電梯所在樓須90%業主同意,若涉及占用小區土地或專有部位,征得相關權利業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第二次征詢,改造方案和資金籌措方案,須加裝電梯幢業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簽訂改造協議。
眼下,同時可乘8人,承載640公斤的電梯正在4號樓運行,情況良好。
6樓一戶人家電梯費出了11萬
變成電梯房升值50萬
2014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老齡辦、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本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發展信息》顯示,上海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87.62萬人,占總人口的27.1%;其中60%以上的老人居住在多層老舊住宅里。對于居住在4-6樓的老年人來說,上下樓已成為困擾他們生活的煩心事。上海老年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對1053位老人的問卷調查中,愿意安裝電梯的老年人達89.3%。
上海華怡園1號樓和密山路30弄4號樓的情況比較特殊,畢竟絕大多數老式居民樓底層都是住家。其實,純多層居民樓加裝電梯成功的,上海也有,我在怒江苑小區7號樓就看到了這部電梯。
電梯安裝位置和華怡園1號樓類似,在住宅樓凹面,外立面銀灰色,電梯門在單元樓里,原來樓梯間窗戶的位置作為電梯開門處,同樣是刷卡乘坐,可乘8人,載640公斤。
怒江苑小區1998年建成,主要是一家車企的員工房,7號樓底層車庫,上面還有6層住人,一共7層,一梯兩戶,12戶業主。
小區業委會主任馬善祥說,華怡園1號樓和密山路30弄4號樓成功裝上電梯,在上海造成轟動。他們小區7號樓住5樓的朱紅紅阿姨也提出了造電梯的想法。
朱阿姨2013年退休,和86歲的母親一起住5樓,母親出行越來越不方便,朱阿姨一了解,樓里70%都是退休老人,就有了裝電梯的想法。
幸運的是,7號樓住戶原來都是一個單位的,彼此熟悉,朱阿姨一提,12戶業主一致同意。
大家初步同意后,朱阿姨又把12戶人家召集起來,商量出資方案,電梯市場價60多萬,他們參考了上海本地電梯企業和外地電梯企業的報價后,選了他們覺得性價比更高的沈陽博林特電梯。
12戶人家要先墊付60多萬預付款(政府補貼的24萬在電梯加裝成功一年后到賬),根據樓層高低不同,朱阿姨召集的討論會有30多次,確定了第一個方案:按照每戶人家從1樓上樓回家要爬的樓梯臺階數分攤費用,1樓兩戶人家不用出錢,2樓每戶出1萬多,6樓每戶要出11萬多。
這個方案在二次征詢時,都是100%通過。
方案通過之前,3樓以上的業主還湊錢,專門準備了“和諧獎”,大家商量一旦通過,就給101和102兩戶每戶發5000元。
1樓這兩戶人家最后都沒收這筆錢。
上海兩年前出臺了加裝電梯流程圖
一路審批下來要蓋46個圖章
小區業委會主任馬善祥說,業主征詢在他們這里不成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跑政府部門,馬主任拿出了一份上海市房管局2013年公布的《增設電梯的實施流程圖》。
流程圖共13個步驟,分“業主前期工作”、“房管部門工作環節”、“規劃土地部門工作環節”和“建管部門、質量技監部門工作環節”4個部分。可以說,這張流程圖是總結了包括“華怡園小區”在內的許多老式小區摸索出來的經驗后,逐步完善的。
我看了一下,13個步驟大概是這樣的:
1.申請人制訂方案;
2.進行二次征詢第一步,并向房管局提出申請;
3.房管局下發實施計劃;
4.申請人向規劃部門申請核定工程條件;
5.規劃部門制訂設計方案,并征詢其他有關部門;
6.進行二次征詢的第二步;
7.申請人向建委辦理工程備案;
8.申請人向規劃部門申請工程規劃許可;
9.向建委辦理招標、備案手續,獲得施工許可;
10.施工前向質監局辦理施工告知手續;
11.(與10同時進行)申請人向房管局提交批文和改造協議書,房管局上報;
12.申請人組織工程實施;
13.向建設、規劃等部門申請備案驗收。
馬主任說,雖然有了流程,但實際操作中還是非常麻煩。
“比如要向規劃部門申請工程規劃,就要有房子圖紙。我們找了兩個月,各個部門都去了,就是找不到,后來是街道開介紹信,在城建檔案館才找到圖紙的。”
馬主任還說,別看只有13個步驟,但起碼有40多個小流程,需要收集46個圖章,建委、規劃、房管、綠化、消防……
“整個流程下來,就要8-12個月,其實跟造房子要跑的部門是一樣的,最后驗收的時候也是這么多部門,甚至還有地震局和氣象局。”
2014年初開始申請,經過將近一年半,今年11月,怒江苑小區的電梯才真正開始運行。
老小區加裝電梯裝不裝得成?
馬主任總結了6個前提條件
經歷了一系列從無到有的過程后,馬主任對老小區加裝電梯的可行性有了自己的看法。
1.政府要支持,并且要出臺一系列文件規范這個事情。
2.一個單元的居民能不能齊心,1樓和2樓是最關鍵的,哪怕不愿意出錢,也必須同意,項目才能開展。
3.總費用超過60萬,需要5層或者6層樓的居民按比例分攤(如果沒有政府補貼則是完全自籌),以一梯兩戶6層樓計算,最高的6樓每戶出資超過11萬,而且是現金拿出來。業主們愿不愿意拿?拿不拿得出?
4.小區其他業主要在二次征詢中點頭。
5.要有項目牽頭人(個人、社區、業委會都可以)。
6.要考慮所在房屋采光、戶型、結構等等,是不是適合加裝電梯。
“老難弄了,起碼要先把這6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開展,只要有1個問題沒弄清楚,電梯就裝不起來了。”
裝了電梯的老房子會馬上升值
馬主任也提到了加裝電梯后的一個好處。
“加裝電梯以后,房產證上都變更為電梯房了,房屋面積會增加起碼1個平米,而且電梯房售價比普通樓房每平米能增加5000元以上,這都是看得見的利益啊。”
住7號樓6樓的陳先生也說,“別看我拿出現金是11萬,但我的房子增值了幾十萬,別人想買都買不到,一來一去,肯定是賺的!而且是樓越高,價格越高咯,你想啊,裝了電梯之后,樓層高的都變成景觀房了。
“要是大家都能想明白這一點,還怕有人反對?”
我也咨詢了附近一家房產中介。他們說,目前怒江苑小區的房價,每平米已經4萬出頭了。
“我們也聽說過那幢裝電梯的房子,現在要賣的話,估計單價在4萬5以上了,因為附近帶電梯的稍微新一點的房子,二手房價格已經破5萬了。”
中介工作人員還說,“到底是不是越高越值錢,其實也要看的,比如說頂樓送露臺或者別的什么,價格肯定要高一點,不過電梯房的價格,跟沒有電梯的房子比,肯定是高的。”
他們幫我算了一下,以陳先生100平米的房子為例,裝電梯攤費用11萬,如果現在賣,要比原來高出50萬元左右。
上海有40多萬個單元迫切想裝電梯
杭州眼下還沒有項目在開展
我也咨詢了給7號樓加裝電梯的廠家博林特公司。
管銷售的陳經理說,他們公司從2011年開始關注電梯加裝領域,也專門生產了針對多層住宅的電梯型號,在南京、廣東、福建都有成功加裝案例。在上海他們做過調查,起碼有40多萬個老樓的單元有迫切愿望加裝電梯。除怒江苑小區成功加裝外,還有幾個項目也在進行中。
“雖然這是個很大的市場,但一來需要政府支持,特別是政府的審批和驗收環節不能卡殼;二來這樣的電梯根據房屋不同,基本屬于定制,全部弄好的價格在50萬-70萬元不等,跟這個價格比,房子今后升值的空間其實更大。”
陳經理說,博林特公司在杭州也有分公司,但據他了解,包括他們公司在內,還有其他電梯廠家,都沒有在杭州做過多層住宅電梯加裝項目。
“不是沒有需求,可能還是相關部門沒有指導和規范,萬一裝完了說這是違建,怎么辦?”
您對上海加裝電梯的做法還有哪些問題想了解?歡迎讀者繼續通過85100000熱線和我們交流。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