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日前宣布,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首批一共7只基金獲得了注冊資格。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紛紛為此“點贊”,認為此舉對雙方帶來的是雙贏的局面,在促進內地和香港基金業共同發展,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基金互認的落地,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是個好事。”匯豐晉信基金公司總經理王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舉對內地和香港投資者而言,都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同時,兩地機構都可以把好的產品介紹給投資者。而投資越是分散,資產配置的機會就越多。
王棟同時表示,從大的層面來說,對我國資本市場融入國際市場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雙方的監管機構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做了很大的努力,非常不容易。”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顏偉華表示,基金互認是兩地投資市場開放交融的又一里程碑,為兩地基金市場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讓兩地業界和投資者都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互認業務在多方面均影響重大,包括推進兩地資本市場建設,提升兩地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兩地基金市場的共同發展,拓寬投資者雙向投資渠道,優化投資者資產配置組合,提升兩地投資者福祉,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多贏之舉。”顏偉華說。
在好買財富董事長楊文斌看來,基金互認是繼滬港通、QFII、QDII、RQFII、RQDII之后,兩地互通的又一重要方式。這種方式更貼近投資者的實際需求,是又一個金融市場重大的開放政策。對兩地資本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對此,他予以進一步解釋:首先,基金互認有利于內地基金的迅速發展;其次,基金互認邁開了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再次,基金互認有利于香港金融中心建設;最后,基金互認將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基金互認后,資金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基金品種的全面發展。”楊文斌表示,目前來看,國內外利差較大,人民幣長期來看貶值壓力不大,債券型產品有較好的市場。同時,對香港而言,這也是發展其金融中心的一個契機,如果互認規模擴大,機構增多,香港能通過服務贏得海外基金的認可,那將有利于香港成為基金管理服務中心、財富管理中心。
此外,兩地基金互認,可以增加香港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可以給香港帶來更多的人民幣業務,使國際投資者更容易、更愿意持有人民幣。這在目前中國資本項下開放受限制及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對于推進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加快國際化有重要意義。
“申報互認基金對恒生投資的發展戰略意義重大。”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投資產品業務主管李佩珊表示,基金互認的推出,十分契合恒生投資跨境業務發展的戰略,因此公司上下積極準備申請材料并于首日進行了申報。
顏偉華同樣認為此舉對公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基金互認為基金市場帶來突破性的發展,讓我們能真正參與內地的基金市場及捕捉國內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為行健資產業務拓展打開了重要的新一章。”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此舉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參與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是公司全球化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另一方面也可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產品,更加多層次的投資渠道,更加多樣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內地投資者該如何投資香港基金,也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李佩珊表示,香港互認基金由于在香港投資運作,可能會同內地投資者熟悉的內地公募基金有所差異,具體表現在投資運作、費率結構、收益分配、持有人大會、稅收安排、申購贖回安排等方面有所不同。
她提醒,投資者在申購互認基金時,應重點關注由兩地基金產品差異帶來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境外投資風險、香港互認基金的風險、銷售安排差異風險、貨幣對沖風險及內地代理人與銷售機構操作、技術風險等方面。內地投資者應該認真閱讀說明書等銷售文件,做到謹慎投資。
顏偉華透露,基金計劃最快將于2016年1月初正式在內地公開銷售。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