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訊
A股還在緩慢爬行,“小弟”B股已七連陽,創出反彈新高。9月以來,深證B指漲幅近22%,滬市B指最大漲幅接近50%,很多股票階段漲幅也超過50%。B股指數和上證指數12月以來走勢分化明顯,B股近期遠強于A股。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跌,境內自然人購匯后投向B股市場的跡象明顯,B股走勢與A股迥異。另外,新城控股以吸收合并的方式成“B轉A”企業,也對B股市場帶來利好預期,預計短期B股行情好于A股仍將延續,投資者可以擇機把握短期機會。
西南證券表示,人民幣兌各主要貨幣的貶值走勢,促成以美元和港元(滬市B股以美元計價、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交易的B股持續走強。截至周四,本周滬市B指上漲4.28%,本月漲6.77%。
B股表現強于A股
自12月1日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之后,A股表現并不積極,反而B股市場卻步入了緩步推升的慢牛格局中。
B股自11月底以來表現明顯強于A股,在11月27日,B股跟隨A股暴跌,但下一個交易日即強勢反彈,隨后繼續上攻,以滬市B指為例,其在11月30日即收復11月27日的暴跌失地,隨后繼續攀升。17日,B股指數再創新高,最高至409.67點,實現7連陽,成交金額也出現放量。此前,B股由于參與者較少,更多時候反映的是跟隨效應,由A股的漲跌來幫助完成中樞定價。
分析認為,在A股市場反彈無力的背景下,B股指數的強勢表現說明以美元和港元計價的B股將人民幣加入SDR視為利好。
一年三例B轉A B股改革再升溫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宏觀資本研究整理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注冊制改革的加快推進,B股轉A股的改革路徑有望升溫。
目前,B股市場的解決方案主要有B股轉A股整體或分立上市、B股轉H股以及股票回購三種情況,其中,今年以來,已有三家公司公布了“B轉A”方案,均是通過換股吸收合并方式,該模式更適合純B股。
根據歷史數據,發布公告后的B股股價表現是B轉A最好,其次是B轉H。近幾年B股改革案例十分有限,僅有中集B、麗珠B和萬科B通過介紹上市B轉H,成功轉A的僅有東電B和最近的新城B。而這兩種模式最有可能成為解決B股問題的參考模式。
盡管如此,市場對于B股改革的預期仍很強烈。市場數據顯示,不少B股公司已經出現大股東增持情況。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現在很多投資者對B股很感興趣,對于那些A+B的公司,他們一般都選擇相對便宜的B股進行投資。市場對于B股的關注,主要是考慮到監管層對B股改革的預期。歷史上,B股曾有兩次明顯跑贏A股的情況,第一次是2001年放開對國內投資者的準入,另一次則是2009年市場預期B股歷史遺留問題將被徹底解決,B股將通過轉板或回購的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B股掘金方向
截止時間12月17日
業內人士認為,B股整體走勢偏強,表明估值方面還是有優勢的,隨著12月中旬中央經濟會議的召開,對B股市場也有些正面影響,短期B股指數繼續震蕩上行。
國信證券研報稱,可以從三個方向掘金B股:首先篩選AB股折價較高的相關標的。類比AH股折價的投資邏輯,認為相對A股折價較高的B股將更具估值優勢,未來增長的空間更大。目前近一半的B股相對A股的折價率在50%以上,估值提升空間巨大。因此在掘金B股時,建議首先篩選AB股折價較高的標的,例如特力B(85.01%),滬普天B(75.52%)、市北B股(72.3%)、深華發B(71.15%)、錦投B股(70.62%)等。
其次,篩選市場普遍看好的A股的對標B股。由于A、B股同屬一個公司,本來A股就獲得市場青睞的對標B股將更具有吸引力,例如深國商、江鈴汽車、錦江股份、老鳳祥、長安汽車、華新水泥等對標的B股。
最后,尋找具有重組預期和國企改革概念的B股標的。除了定量篩選折價率高的低估值B股和定性選擇A股對標標的外,國信認為還可以從尋找具有重組預期和國企改革概念的角度去掘金B股的投資機會。例如,B股中的一致B(對應A股國藥一致)、三毛B股(對應A股上海三毛)、百聯B股(對應A股百聯股份)、機電B股(對應A股上海機電)以及臨港B股(對應上海臨港)等均屬于國企改革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