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舉行的民生證券2016年度投資策略會上,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穩定在6.6%—6.8%的區間內,中國經濟將面臨下行與成長并存的局面,而潛在經濟增長率逐步下行是必然趨勢。他同時還表示,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政策紅利或將在明年持續釋放,其中并購重組領域最值得關注。
邱曉華認為,2016年中國政策基本面將呈現穩中求進的態勢,政策空間仍存有余地,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趨勢尚未改變,短期內為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對于經濟增長的細分領域,邱曉華預測,明年生產端層面第一產業增速將在3%—4%之間波動,第二產業增速6%—7%,第三產業增速7%—8%;需求端上,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速度將穩定在10%左右,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以上,而出口有望結束下行并實現輕微增長。整體呈現出“下行減緩,緩中趨穩”的特點。
而為了使中國經濟重新恢復增長動力,11月10日,高層領導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對于與供給側改革不謀而合的新供給主義經濟學,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當下新供給主義的推行存在三場攻堅戰。
首先是對需求側的適度管理,他直言未來這一領域財政政策將成“主唱”,并預計2016年國家財政將提高赤字率至2.5%,實現擴大發債規模與推行結構性減稅相配合,債務置換與發行專項金融債相配合,PPP模式推行與政府加杠桿相配合。貨幣政策明年則會作為配角,降息次數將明顯減少,降準次數不少于今年。
其次,是加強供給側改革。管清友認為,短期內供給側改革將聚焦在去庫存方面,中期去產能成為關鍵,而長期則需要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最后,則是將風險控制作為基礎,失業問題顯性化、信用違約常態化和資本外流規模化,均需要嚴格把控風險。
相較于供給側改革戰略的實施,市場更關注由此而產生的紅利釋放。邱曉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宏觀的角度而言,因供給側改革所帶來四大紅利將在我國逐步釋放,即人口質量提升、全面改革、擴大開放、萬眾創新的紅利。而在微觀層面,“2016年最應該關注的是并購重組”,邱曉華坦言,并購重組將成為未來供給側改革紅利釋放的主戰場,存量資產的并購重組既是經濟發展關鍵領域,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課題。與此同時,創新、對外開放、國防發展、綠色產業領域的紅利也在集聚,值得資本市場密切關注。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