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12月9日電(記者高博魯暢羅羽)剛剛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國家領導人表示,中方愿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著力支持非洲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
對于活躍在對非經貿交流一線的中國企業來說,已經首先感受到了這種合作“熱度”。
“玻璃是沙河的支柱行業,而如今越來越多的非洲朋友也在加入分享這塊‘蛋糕’的隊伍中?!焙颖鄙澈邮袎汛蟛AЧ究偣こ處熤苘娖秸f,“目前,企業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的第一條生產線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爭取到明年3月份能投產?!?/p>
沙河享有“中國玻璃城”之稱,其生產的平板玻璃約占中國總量的20%。周軍平表示,在非洲建廠主要是看中非洲的資源,坦桑尼亞生產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豐富,二是非洲國家制造業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建設保持旺盛需求,建材行業有較好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表示,自2013年以來,非盟開始著手制訂規劃《2063年議程》,非洲未來50年的發展規劃是以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非洲工業化為目標,而中國優質工業生產能力的走出去與非洲的發展目標高度吻合,這個歷史對接點的出現就為中非合作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通過對坦桑尼亞市場考察,壯大玻璃對當地市場需求有了深入了解,生產線產能也由原定的60萬重量箱升格為80萬重量箱。
非洲大陸幅員遼闊,但基礎設施落后,制造業相當薄弱,中國企業可以將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人才引入非洲。中非合作論壇的召開,將加快中非合作的步伐。
作為中非合作先行者的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走進非洲已經幾十年了,足跡遍及非洲50多個國家,建成了蒙內鐵路、赤道幾內亞巴塔港、埃塞AA高速路、喀麥隆克里比港等標志性工程,解決了數百萬非洲員工就業,也分享了技術與經驗。
統計顯示,現有30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2014年中非人員往來超過360萬人次。中國企業在非投資涉及能源、礦產、輕工、建材、紡織等多個領域,累計投資額近47億美元,初步在當地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非洲面臨的主要問題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中非產能合作有助于非洲的自然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實力增長,幫助非洲開展工業化。
周軍平介紹說,坦桑尼亞政府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除了在水、電等基礎設施給予支持外,還制定了3年免稅的優惠政策?!胺侵薰S投產后,年產值將達2000萬美元以上,能夠帶動當地就業300余人?!?/p>
業內專家表示,企業“走出去”融入國際競爭,沒有先進技術是不行的。只有將先進生產裝備和節能環保技術帶到國外,適應國際市場變化,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企業才有立足之本。
賀文萍指出,中非開展產能合作從一開始就要設置適當門檻,堅決防止高能耗、高污染等產能以及普通勞動力轉移到非洲市場,人文和環境友好原則應貫徹到產業合作的全過程,實現綠色合作和綠色發展,并建立相關評估和監督機制。
中資企業在開展經濟合作的同時也注重履行社會責任,既致力于實現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重視中非人民民心的“軟聯通”。中國交建董事長劉起濤說,企業在非洲積極捐建學校、扶危濟困、搶險救災、改善民生,還設立獎學金并資助非洲青年到中國留學深造,實現了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