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9日訊
12月9日,國內首款金融養老信托產品——安愉信托產品在北京首發。該產品由興業銀行與外貿信托聯合推出,面向私人銀行客群,兼具個人養老和家族財富傳承雙重功能。
從投入、運行、支付到清算,全流程均以貨幣資金形式完成,安愉信托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養老信托產品。
私行客戶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雙重需求
據了解,安愉信托是在興業銀行“安愉人生”基礎上,由該行私人銀行攜手以家族信托見長的外貿信托共同推出的一款針對高凈值人群的養老金融產品。具備財產專屬性和安排靈活性,可以先滿足養老,后實現傳承,幫助私人銀行客戶更科學地規劃財產安排。
該產品起點金額600萬元,借鑒“家族信托”設計架構,委托人一次性交付信托財產,成立后封閉三年,三年后按照委托人意愿,以類似年金的方式每年定額向指定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財產權利全部歸于指定受益人。
“我們在和私人銀行客戶的接觸中發現,他們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需求具有雙重性,不僅考慮自身的養老保障,還希望兼顧家庭財產傳承。”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薛瑞鋒告訴記者。
薛瑞鋒表示,“銀行擅長的就是資金運作與管理,立足于貨幣性質的安愉信托正是用銀行擅長的方式為客戶養老提供保障,通過中低風險配置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同時運用信托機制,充分確保受益人的利益。”
國內養老信托與國外有啥區別?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形勢最嚴峻的國家之一,“銀發經濟”需求體量巨大。國內銀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近幾年越發重視養老金融業務,“養老信托”亦非首次出現。
不過目前市場上多見的是消費型養老信托產品,即為投資人提供養老消費服務,譬如旅游、酒店、醫療保健等,投資門檻較低,多在千元左右,并未真正將市場運行機制和投資管理機制通過信托構架應用于養老金融領域,推出金融養老信托產品。
反觀其他國家,金融養老信托是國際上行之有效的養老金運營模式。美國ERISA法案規定,為實現養老財產權益與企業破產相隔離的目的,企業退休金除保險外,一律必須以信托方式運作,也就是說,即使企業破產,員工的退休金不受影響。同時,ERISA法案還規定受托人應是投資顧問或投資管理人,以保證其投資管理運行。
一些南美、北歐國家和地區的養老金則嘗試采用全權委托私人投資機構管理的模式,這些管理機構的投資業績大都表現良好,能夠保障養老金的穩定運行。
解決養老金缺口的新嘗試
人口老齡化問題本質上是金融問題。我國目前的養老機制主要依賴基本養老保障,由于人口基數大,養老金缺口較大,且市場化的投資機制才剛剛起步,顯效尚需時日。
目前個人賬戶養老金多由財政專戶和地方銀行管理,單靠微薄的銀行利息與財政記賬利息,在通脹背景下面臨實質性縮水。要解決養老保障問題,還得依靠發展多層次、市場化的養老金融,開發針對不同需求者、多功能的養老產品。
外貿信托總經理徐衛暉表示,“個人養老市場化意味著通過市場機制構建金融產品規則,經過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方式解決風險承擔和收益享有,這是解決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的一種創新和嘗試。信托具備的財產獨立和風險隔離的法律功能,可以充分保障受益人的權益,這是其他財產管理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