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沒出手真的虧了嗎?中消協價格跟蹤顯示:94款商品中8款平時價格更低
文表/廣州日報記者李大林
“雙十一”已經成了網購狂歡節,大部分電商推出了“限時搶購”、“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等各類促銷活動,聲稱折扣力度空前。然而,雙十一購物究竟真的是“最優惠”嗎?
昨日,中消協發布的《部分“雙十一”網購商品價格跟蹤情況報告》指出,“雙十一”期間,三成多商品打折促銷有水分。在中消協調查的94款商品中,共有31款商品能以不高于“雙十一”價格購買,其中有8款商品價格甚至低于“雙十一”期間,這些商品涉及多個電商平臺。
日前,中消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進入參與雙十一折扣活動的電商平臺,選擇購買與消費者日常生活聯系密切且標示折扣力度相對較大的商品,記錄11月11日當天的價格折扣,并對后期價格進行跟蹤調查。
據悉,調查共涉及12家電商平臺、12大品類,大多選取了雙十一當天標示折扣力度相對大(5折以下)、網上標示銷量相對多的94款商品。調查以雙十一當天價格和折扣為基準,并追蹤了11月18日和12月5日兩個時間節點的商品價格,詳細了解電商雙十一價格等相關情況。
問題1:虛假折扣
不足一折的優惠力度,千元商品售價不到百元,其實吊牌價真的有商家標注的這么高嗎?中消協指出,部分電商任意抬高原價標價,造成折扣“注水”。
亞馬遜平臺銷售的一款女裝羊絨毛衣外套,吊牌價是528元,在網上卻標稱原價1199元,“雙十一”期間折后售價89元,商品的折扣價甚至低于1折。優購網銷售的斐格品牌的一款公文包,標稱原價1688元,“雙十一”期間售價95元,僅為0.6折;而到了11月18日,該款產品只要89元。
問題2:虛假實惠
在天貓平臺,一款長帝牌烘焙烤箱標稱原價1988元,雙十一期間促銷價399元,僅為原售價的2折。而一周之后,該款產品并非恢復到原價,而是498元還享受直降100元優惠,價格較“雙十一”還便宜了一元。淘寶網上一款“小銀子歐美范”羽絨服,“雙十一”期間打五折只要455元,一周后雖然維持價格沒變,但到了12月5日,價格僅為445元,比“雙十一”期間還便宜10元。
中消協調查發現,在11月18日和12月5日兩個時間節點,有23款仍可以“雙十一”價格購買,另有8款比“雙十一”價格還低,這31款商品“雙十一”價格并不實惠。
問題3:標價混亂
中消協發現,“雙十一”期間,一些電商平臺以“清倉價”、“限時搶購”、“史無前例,僅此一天”、“血拼24小時”、“逆天低價”、“雙十一最省錢”等各種價格宣傳形式誤導消費者。不僅如此,“雙十一”及后續時間節點,部分電商平臺和商家價格標注較為隨意,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如優購網出售的一款南極人羽絨服,“雙十一”期間的價格為299元,其后中消協工作人員兩次追蹤價格仍為299元未變,而該商品標稱原價為2599元。
中消協建議:建立電商平臺價格追蹤監測制
針對電商平臺虛標原價、虛假折扣問題,中消協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對電商平臺價格行為加強監管,建立電商平臺價格追蹤監測機制,嚴厲查處電商平臺虛標原價、虛假折扣等價格違法行為。
中消協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應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需求,在價格上貨比三家,避免沖動消費;選購商品時要充分了解商家信息和商品信息,必要時通過實體店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多方核實和比對;購買商品后,務必索取和保留相關交易憑證;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及時主動維權。
國家發改委:
網購價格舉報
猛增超過4成
廣州日報訊 (記者耿旭靜)恰逢年末電商價格促銷和消費者集中網購旺季期間,群眾價格舉報、投訴、咨詢數量大幅上升,11月環比增加44.15%。昨天,國家發改委通報了11月全國價格舉報情況。
國家發改委表示,群眾關注的主要網絡價格問題有:一是網絡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標價內容不夠真實明確、清晰醒目,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收取未標明的費用;二是虛構原價,標示的原價屬于虛假、捏造,不是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最低交易價格,或者從未有過交易記錄;三是部分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達成的價格承諾;四是使用“僅限今日”、“明天漲價”等不實語言或者其他帶有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等標價,誘導顧客購買;五是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以低價招徠顧客,以高價進行結算;六是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時,未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七是采用與其他經營者或其他銷售業態進行價格比較的方式開展促銷活動時,未準確標明被比較價格含義,或被比較價格無來源依據。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