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蝸牛玩偶,成了上周末溫州市行政機關中的熱門話題。
事情源于上周四晚上的一場電視問政。現場,市民代表在一則短片后,給鹿城區副區長黃定恩送了一只蝸牛玩偶,以此比喻330國道仰義至雙嶼段改建工程的進程緩慢。
黃副區長面對被送“蝸牛”的尷尬坦言“很糾結”,他當場作出承諾:12月10日前完成拆除任務,確保明年1月底主線全線通車,2016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工程。
昨天是“送蝸牛”事件后的第二個工作日,黃副區長作為項目的分管負責人,在“糾結”之后,具體會部署哪些實際行動呢?他在現場的承諾,是否能按時兌現?對此,錢江晚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被送“蝸牛”副區長:
拆遷和地下工程拖延了進度
市民代表指的“蝸牛工程”,是330國道中鹿城區仰義至雙嶼路段,全長6.47公里。這條理論上10分鐘車程的道路,在市民代表的多次體驗中,屬于“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個多小時。”
這項工程從2011年6月起施工,原計劃,項目一、二標段應分別于今年年初、2013年9月完工。目前,二標段已基本完工,一標段仍在施工中。
在今年11月25日,黃定恩副區長牽頭建了一個微信群,名叫“330工程破難攻堅沖刺群”。目前,群里包括鹿城區交通局的主要領導、屬地街道的相關負責人等。群里聊的,都是關于如何推進這項工程盡快完工的事。
黃定恩表示,這項工程進度慢,存在很多客觀上的難度。比如,根據相關部門統計,這條6公里多的路段,之所以建了4年多,拆遷問題,一直是個難點。“有人統計過,這條路上一共有446處拆遷點,平均每15米就有一處。”
而在這些拆遷點上,包括民房、工廠等各種房產,政策處理需要各部門協調,從而很大程度上推遲了工作進度。
此外,還有地下工程。路段下方有10多種管線,每種管線的改裝,也消耗了很多的時間。
從上周三開始,道路所經過的前京村村委會辦公樓已經拆除,當地的一家梳棉廠也已拆除完畢,后京加油站也開始拆除。就在昨天上午,問政過程中提到的路段拆遷難點——十里路28號,也已經開拆了。
“蝸牛”被副區長當成督促
政府官員更希望用行動來回應
在電視問政現場,黃定恩略顯尷尬地接受了這只蝸牛公仔。昨天,他在電話中向錢江晚報記者表示,現在已把這樣一只蝸牛,看作對自己工作的一個督促。
在電視問政后,黃定恩就召集了相關單位和街道開了一個會,會上,黃定恩對工程的推進,再次做了詳細的部署。
記者了解到,黃定恩在這個新崗位上任職才兩個月,目前分管鹿城區交通、文教等工作,而之前,他是溫州市交通局的副局長。
在很多人眼里,黃定恩對交通工作有自己的工作思路,除了思路嚴謹,更有干勁。“溫州有很多建設上的大工程,也面臨著很多歷史留下來的原因,工作中難免有一些讓老百姓不滿意的地方,遇到了問題,我們就要著力解決,這才是基層干部最需要做的。”溫州市的一位社會學家這樣說。
昨天,記者沒有在黃定恩的辦公室找到他,知情人士說,他一整天都在忙這個項目的最后沖刺工作。
鹿城區交通局和項目屬地街道的工作人員也在加班加點,追趕工期,他們都想用最短的時間,保質保量完成工程,用行動來給出答案。“這樣的工作人員有很多。比如,仰義街道的一名副主任,已連續加班20多天,身體不適依然堅持崗位……”一位知情人士這樣說。
在電視問政上給主政官員“送禮”
是溫州的“保留節目”
去年5月,溫州市甌海區梧田街道的陳女士在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主題的電視問政節目中,給區長彭立華送了個足球,希望有關部門在獲悉民眾訴求后盡快解決,不要“踢皮球”。
接過“皮球”的彭立華即查即改。4天后,陳女士所反映的“樓道廚房”全部被拆除,油漬徹底清除,被油污污染的管線得到清理。
然而,“踢皮球”問題帶來的思考遠未停止。此后,甌海區明確要求,相關部門和干部要針對此案例開展深入討論,反思作風和履職態度。
“類似問題不是個案。居民多年投訴,多個部門卻均‘無能為力’,這‘球’踢得久,讓看‘球’的老百姓難受。”甌海區紀委相關負責人當時在接受媒體時表示,他們在此之后,廣泛征集舉報線索,集中解決損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促進各部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
一個月后,甌海公布了針對“踢皮球”的投訴專線“86005678”。在公告中,“踢皮球”被細化為6種表現:部門和基層站所辦事拖拉、故意刁難、效能低下;在辦事過程中,甲單位先辦我才辦,乙單位不辦我不辦,讓群眾兩頭跑等推諉扯皮;群眾向主管部門投訴或舉報后,不及時處理,相互推諉;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遭遇“門難進、臉難看”等服務態度惡劣;工作人員在辦事過程中“吃拿卡要”;部門存在其他損害企業、群眾利益行為。
本報記者 王益敏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