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上海、溫州三地同步舉行了一場針對00后的財商測試,包括財商測試題與線下互動實驗,測試結果出人意料。
參與測試的溫州孩子也表現出極高的財商,不僅有基礎的金錢和理財觀念,現場兩位男孩更利用眾籌合伙賺錢,生意天賦令人驚嘆。
圖為孩子選擇存一百元賺利息來賺錢
七成孩子賺到錢 僅7%選擇“花光光”
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并稱為三商,體現一個人認知、管理、創造和享用財富的能力。此次由螞蟻金服旗下螞蟻聚寶財商實驗室組織的線下實驗,在北京、上海、溫州各設了一個實驗場,內置擺滿玩具和零食的貨架、提供存借服務的“銀行”、可供出租售賣的棉花糖攤位等。參與測試的小朋友年齡為8—10歲,游戲開始時會得到由螞蟻金服提供的200元人民幣初始資金,游戲時間一小時,主要測試他們的消費和理財習慣。
按照游戲規則,在實驗場內,小朋友可憑手中的現金任意消費,購買的玩具和零食、剩余的現金在結束后都可帶出場。游戲時間內,在銀行存入100元,半小時后可領取130元本金加利息,存入200元則得280元。
三場實驗結束后,結果顯示,三地小朋友平均結余128元,其中只有7%的人結余資金低于10元,接近“花光光”。有72%的孩子選擇利用儲蓄賺取利息。螞蟻聚寶財商實驗室專家周曉峰表示,在北上溫三地中,溫州孩子表現出了較高的獨立意識,在沒有家長的幫助下也能很好地支配金錢,將其升值。
線上測試題所展現出的結果與現場實驗結果相近,在“你準備如何使用過年領的壓歲錢”的線上試題中,31%的小朋友選擇交給父母替自己投資,61%選擇存銀行以后再取,關于直接消費的兩個選項鮮有人選擇。三地小學生財商平均分為74分,達到良好水平。
圖為孩子來取錢,要當面點清兩百元現金
8歲孩子顯露財務自由潛質
“我花了120元,但其實我只花了10元,因為其他110元都不是我原來的錢。”在北京的實驗場,一位10歲的女孩在一小時內分別往銀行存入100元和200元,總計賺取110元利息,將理財收入用于消費。減少本金消耗的這一舉動,被螞蟻聚寶專家評價為顯露財務自由潛質。
來自溫州的金相儒和李振燁盡管都才8歲,但也展現了這方面的天賦。李振燁在游戲開始后便將200元全部存進銀行,在等待利息生成的半小時里,他挑選自己所要買的玩具和零食,最終他領到280元,自己僅消費69元購買了一輛玩具車,游戲結束后還用剩余的錢為好朋友挑選了兩件禮物帶走。
金相儒則選擇將初始資金一分為二,100元存進銀行,另100元買了一個變形金剛和小零食。在銀行存款到期領取到130元后,他立即準備再存一次賺取利息,但由于時間限制無奈放棄。
記者現場采訪這兩名孩子的家長了解到,盡管年紀小,但這兩名孩子平時都有自己消費與存錢的習慣,不僅會利用做家務賺零花錢,對自己壓歲錢的去向也都非常清楚。而現場多位家長均表示,平時沒有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財商,一場實驗觀察下來,反而了解不少孩子的花錢習慣,跟自己都是如出一轍。
圖為一個孩子選擇存一百元賺利息來賺錢
溫州兩男孩“眾籌”賣棉花糖
在同步進行的三地實驗中,上海一位小男孩買入變形金剛玩具,然后以高出原價80%的價格轉手,讓人贊嘆。而溫州兩位不足10歲,已懂得眾籌和投資的小男生更是讓人驚呆了。
當現場同時出現三位小朋友希望通過租賃棉花糖機,出售棉花糖來賺取利潤時,在工作人員提出價高者得后,棉花糖機的租賃價格由原先的30元漲至50元。其中兩位小男孩在商量后,選擇“眾籌”出資合租,賺到的錢平分的模式,擠掉了另一位對手。
可惜的是,由于沒能熟練掌握制作棉花糖的技術,雖然兩人賣力吆喝,卻未能成功賣出棉花糖。“做出來了就不能浪費,就當買給自己吃。”最終,兩人以內部消化的方式解決了多余的棉花糖。
盡管第一次合作并不成功,但兩位小“合伙人”并沒有放棄,又發現了新的“生財之道”。他們在研究過游戲規則后,發現經過第一輪投資,兩人手中現金都已不足200元,而各存100元,兩人一起也只能賺60元。于是兩人分別拿出150元,以200元和100元的形式存進銀行,最終賺取110元,每人分到55元。
“不愧是溫州的孩子,小小年紀竟然就曉得眾籌和投資,而且賬目也算得門清。”周曉峰表示,此次在北京、上海這兩個一線城市以外,特別選擇溫州作為實驗城市,就是期待在這個以商聞名的地方,能看到溫州孩子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事實證明也并沒有讓人失望。
溫商全媒體記者 劉海丹
攝影 金魚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