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都有世代相傳的珍貴物品,有的是名畫、古代器具等奇珍異寶,有的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有的是祖輩的英雄事跡……這些都被視作“傳家寶”代代相傳。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的一項調查顯示,47.0%的受訪者家有傳家寶,41.5%的受訪者家沒有,11.6%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
張芳(化名)是山東省淄博市人,幾天前她的爺爺剛剛去世。家人在整理老人家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看起來很有年頭的罐子。張芳說,她平時很喜歡看鑒寶節目,對于罐子的來歷頗為好奇。不過,她同時表示,自己更看重的是罐子承載的回憶。“即便它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很重要,我依然會珍藏。因為我是被爺爺一手帶大的,祖孫情深。看著這些東西,就感覺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在眼前。”張芳說,除了罐子,我還留了爺爺很多其他遺物。
現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杜一然(化名)坦言,她的祖父是一位離休干部,曾參加抗日戰爭,留下了幾枚寶貴的勛章。“爺爺是我最為敬重的人,他的身上折射了一代人的努力和奮斗。這些勛章時刻提醒著我幸福生活得來不易,要過好每一天,我視之為無價之寶”。
調查中,63.7%的受訪者會因為家中有傳家寶而感到自豪,13.8%的受訪者不會,22.5%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勛章更代表著爺爺對我的言傳身教、品行和作風,是爺爺對我的教誨。能做爺爺的孫女是我的驕傲。”杜一然說。
湖北武漢的姑娘程斐苗,現在一家融資租賃公司工作,說到傳家寶,她深表遺憾,“我家并沒有什么傳家寶。‘傳家寶’本身被賦予著‘家族’的概念,擁有它就會擁有家族自豪感。我心目中的傳家寶應該是即便經歷了歲月的沖蝕,其價值仍在”。她表示,相較于有形物品,自己更傾向將一些無形的、抽象的東西作為傳家寶,“沒有什么能比得過思想和精神的傳承,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陳瑤(化名)認為,無論貴重與否,只要是世代相傳,賦予了長輩的期許、祝福,或是帶著某段歲月的痕跡的東西,都能被視作傳家寶。
那么,受訪者心目中的傳家寶都是什么呢?調查顯示,依次為具備升值空間的奇珍異寶(54.4%),值得懷念的人事物的相關物件(52.0%),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物品(47.5%),優良的思想品行和作風(28.4%),一段值得銘記的記憶(28.0%)。
“每個家族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傳家寶,這代表了一種信仰,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表現。雖然沒有也會代代延續,但有了這個,家族就是鮮活的。”程斐苗說。
受訪者中,62.0%的人贊成每個家族都應有一個自己的傳家寶;28.3%的人認為順其自然,不強求;僅9.6%的人不贊成。
陳瑤很希望家族能有傳家寶,“我們國家是一個注重家族概念的國家,我們的傳統文化使我們有這種大家庭、大家族的概念。以前兄弟姐妹住得近,而如今四海為家,更需要這樣一種帶著家族印記、祖輩記憶的‘傳家寶’來把家人團結在一起”。
調查中,針對傳家寶的意義,61.2%的受訪者表示傳家寶可留作紀念,58.1%的受訪者認為能傳承家風,49.6%的受訪者通過傳家寶銘記祖訓,35.8%的受訪者認為傳家寶讓人能時時緬懷逝者,30.0%的受訪者看重傳家寶的升值空間。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5.3%,80后占45.7%,70后占20.6%,60后占5.8%,60前占1.4%。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