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廣州區域發展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專家顧問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陳 炯 廣州市簡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丁 力 省社會科學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韓志鵬 廣州市政協委員
林 江 中大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
彭 澎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省體改會副會長、市社科院研究員
丘海雄 中大珠三角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沈 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王則楚 廣東省政府參事
楊 魁 廣外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袁奇峰 中大教授、博導,著名城市規劃師
張志安 中大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周玉忠 北京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鄭方輝 華工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政府績效評價中心主任
廣州的公園歷來是市民健身、跳舞的“旺地”,給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地方;不過,健身人數過多、喇叭音量過大也逐漸給公園周邊居民帶來噪聲煩惱。今年10月1日起,《廣州市公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要求公園內需劃定聲環境功能區以及噪聲限值,對噪聲進行管控。如今,《條例》已經實施兩個月,各區有多少個公園受影響?公園落實情況如何?各區公園建設的數量和面積分布又是怎樣的?新快報記者向十一區相關部門進行了了解。
據各部門回應稱,大部分轄區正逐步推行公園內的功能區域劃分,對不同區域作出不同的噪聲管控要求。不過,仍有不少公園表示,由于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尚未劃定公園所屬的聲環境功能區,公園管理方的行政執法權亦未明確,因此在推進區域劃分和噪聲監管方面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難。
多數公園已劃分功能區域
《條例》規定,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劃定各公園所屬的聲環境功能區,各公園按照其所屬的聲環境功能區執行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限值。各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在公園內劃定安靜休憩、健身、娛樂等區域。
對于《條例》實施情況,新快報記者一一向各區相關部門進行了解。從回應情況看,大部分轄區表示正逐步對公園進行功能區域劃分,分別對噪聲進行不同程度的管控,并在園內公布相關警示。以海珠區曉港公園為例,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該公園分為安靜休憩區、游樂觀賞區、綜合管理區和兒童游戲區。其中,安靜休憩區是離周邊居民樓等建筑物不到50米的區域,該區域嚴禁一切使用樂器、音響器材的活動和合唱等產生較大音量的活動。就算在游樂觀賞區,也要執行廣州區域環境噪聲二類區標準,白天不得超過60分貝,晚間不超過50分貝。
此外,越秀、荔灣、增城、花都四區表示已經配備移動聲量監測設備,由公園管理人員實時巡邏監測。
游客產生噪聲也只能勸導
不過,并非每個區的推進工作都同樣順利;執法權未明確、未落實更是各區公園普遍遇到的難處。
其中,從化區市政園林管理所表示,從化區中心的公園面積小,大多不到5公頃,四周多被居民區包圍,因此難以劃定固定功能區域。噪聲監測設備的資金仍未到位,而且目前噪聲管控的執法權仍未明確,就算公園游客明顯產生噪聲,也只能勸導,無法采取罰款等強制措施。
越秀區建設和水務局則認為,“功能分區情況”是指各公園根據園內不同區域的基本功能所作的劃分,不同于《條例》所指的劃定“聲環境功能區”——后者需由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部門按照國家聲環境功能區分類的規定來劃定。可是,目前市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尚未劃定各公園所屬的聲環境功能區,公園管理方的行政執法權亦未明確,因此在推進區域劃分和噪聲監管方面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難。
黃埔區公園數量最多 海珠區公園面積最大
廣州各區公園知多少?
根據各區公園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十一區區屬市政公園共有165個(不包括市屬公園)。其中,黃埔區公園最多,數量達43個。荔灣區和越秀區為老城區,用地面積有限,因此公園數量各只有六七個。此外,增城區和從化區雖轄區面積大,但區屬市政公園主要集中在中心區域,因此數量也不多。
在公園占地面積方面,海珠區因近年來大規模規劃建設海珠濕地公園,令該區公園面積躍居榜首,達973.22公頃。從化區公園面積最小,只有24.59公頃,主要原因是流溪河森林公園不屬區轄管理、中心城區的綠道廣場為開放式公園等。而增城區截至發稿前仍未提供相關數據。
隨著各區公園數量陸續增加,未來幾年的公園數量、面積排行榜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其中,增城區的公園新增計劃尤為突出。據該區相關部門透露,目前增城正在實施“千園計劃”,將在全區轄地范圍內的機關單位、鎮街、社區、農村、學校、企業等公共綠地建設1000個公益性、開放性的花園、公園。該計劃預期可令該區新增綠化面積2300萬平方米。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廖穎誼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盧 佳 李應華 謝源源 張若然 鄧毅富 方陽麟
專題制圖:廖木興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