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5日訊
自從2009年8月以來,市場再沒出現過典型意義上的風格轉換,主流一直在成長股上。
股票市場的風格轉換問題,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以后,時下又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本周地產板塊的突然崛起,以及隨后金融板塊大面積上漲,確實給人一種藍籌股“王者歸來”的印象。于是就有很多人開始說,市場風格要變了,將從中小市值成長股轉到大市值的藍籌股。
提出這個觀點并非沒有一點道理。以藍籌股集中的上證50指數為例,今年以來,截至本周三,該指數下跌4.76%。成長股集中的創業板指數,同期則上漲了77.63%。在市場基本企穩的大背景下,藍籌股有一定的補漲,其實是很自然的。更況,該板塊時下也有一些利好消息,如個人所得稅改革將考慮實現房貸利息抵扣,還有國務院部署多地開展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等等。這些信息對于相關的藍籌股來說,雖然并不構成直接的當期利好推動,但從長遠來說,作用還是很積極的。時下,藍籌股的估值普遍還比較低,其股價如果能夠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保持同步的話,那么年內上漲6%至7%也并不為過,所以藍籌股目前的行情,應該說還有一定的演繹空間。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市場風格將會轉換,藍籌股將取代成長股成為后市行情的主流。這是因為現在滬深股市的藍籌股,基本上分布于傳統行業,并不處于發展的最佳時期,有的甚至在走下坡路。以這幾天較為活躍的地產板塊而言,時下境內除了北上廣深等少數幾個一線城市以外,大多數城市都面臨供大于求的問題,因此高層提出了房地產“去庫存”的要求。即便貸款利息可以抵扣所得稅(這其實是國際慣例),也未必能夠釋放多少購買力。對于一個急需去庫存的行業來說,很難想象在短期內會有很大的業績提升機會,因此地產板塊由于超跌,現在有一定的上漲是自然的,但不能指望其持續飆升,成為行情的龍頭。
金融板塊同樣如此,現在估值不高,但銀行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受日益嚴重的壞賬拖累,以至被撥備等侵蝕利潤;券商股則由于運行環境發生變化,很難再取得像今年上半年這樣的業績。毫無疑問,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它們現在的低估值,在以后就不一定還能夠保持。也因為這樣,無論是銀行還是券商,其上漲行情往往是脈沖式的,并不具有持續性。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在風格轉換中去扮演好主角呢?
一年前,在央行剛開始降息之際,藍籌股也有過一波行情,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是市場風格轉換了。這波行情持續到今年的一季度結束,隨后市場又成了成長股的天下,后來在“救市”行情中藍籌股還有過一段表現,但之后仍然讓位于成長股。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國家正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改變,這就需要培育一大批創新類的成長型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中,又集聚了比較多的此類企業,因此這些板塊就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吸引了大量資金。也因為這樣,現在深市的成交金額一直比滬市要大,即便是在藍籌股大漲的本周三,情況也還是這樣。這就表明,所謂的市場風格轉換,在現在并不現實。其實回顧一下這幾年來的行情就可以知道,自從2009年8月以來,就再沒有出現過典型意義上的風格轉換,市場主流一直是在成長股上。
當然,現在的確也有些績差股,混跡于成長股的隊伍,并且被大肆炒作,結果敗壞了成長股的聲譽。投資者對這類股票是需要作出鑒別,應該堅持投資真正的成長股。而對于藍籌股,則更多還是從超跌反彈的角度來認識其上漲行情,慎言風格轉換為好。
(作者桂浩明系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