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擁堵加劇的原因,廣州市交警支隊分析說,互聯網“專車”及“本地化外地車”加劇了擁堵。東方IC 資料
據南方日報客戶端南方+消息,廣州擁堵日益嚴重,受市政府委托,廣州市重大城建項目公咨委12月4日下午就如何治堵進行討論,到場21名委員中,有20人同意廣州應該實施限外,即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限制外地車進入環城高速以內;僅有1名委員認為此舉和廣州的包容精神不符而反對。
廣州市區平均車速連續多月大幅下降
在討論會上,廣州市交警支隊介紹了廣州目前的交通擁堵情況:
今年以來廣州市平均車速連續多月呈同比大幅下降趨勢,如9月中心城區路網日平均車速為9.37%,同比下降3.54%;另外,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擁堵路段(口)大幅增加、嚴重擁堵路段的時間占比明顯增加,都說明解決廣州交通擁堵刻不容緩。
至于擁堵加劇的原因,廣州市交警支隊也分析說,互聯網“專車”及“本地化外地車”加劇了擁堵:
一方面互聯網專車的運行模式令大量“車等人”、“二次違停”及“龜速行駛”等行為集中出現,改變了路網的通行環境,導致全市路網的交通承載力大幅下降11.8%;
另一方面,廣州2012年實施“限牌”政策以來已累計減少汽車增量超100萬輛,但隨著本地化外地車的持續增長,該實施效果已基本被抵消,也消耗了交通承載力對應汽車保有量的剩余空間。
對此,廣州市交委也補充到,目前“本地化運行”的外地車數量約在35萬輛,出行強度大。另外,隨著互聯網專車的興起,引起出行結構變化,公共交通向個體交通轉變,進入第二季度后,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由4月份4.86億次,降低了約4%.
公咨委建議早晚高峰時段限外
針對廣州市交警和市交委提出的廣州擁堵分析,廣州市重大城建項目公咨委(下稱公咨委)也就治堵措施進行了討論和投票。
公咨委提出,由于廣州限牌不限外,結果導致車主(包括部分廣州市民)在周邊城市上牌后回廣州使用,廣州大量道路資源被占用,限牌并未起到預期的作用,并且相應的稅費、收入也流失了,所以限牌之后必須完善配套的交通管制措施,引導外地車錯峰出行。
具體來說,建議引導外地牌機動車在7:00~9:00和17:00~19:00時間段內,避開環城高速以內的區域出行,“這既解決了廣州目前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問題,又維護了廣州包容開放的城市形象、發揮了省會城市的作用”。
對于外地牌專車在廣州運營的問題,公咨委也提出:一方面因為交管部門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增加出租車數量,從而讓出了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由于約租車的管理辦法從去年11月份聽證至今都未能出臺,造成了網絡約租車的蓬勃又無序地發展。所以廣州應盡快探索網絡約租車的管理制度和出租車制度的改革,盡早將市場網絡約租車納入政府統一、免費、開放的約租車平臺,為合法的企業經營的和個體經營的網絡約租車提供服務及引導,依法進行有序管理。
討論結束后,公咨委還對上述建議內容進行投票,結果21名到場委員中,20人贊同,僅1人反對。
唯一的反對聲音來自委員郭洪濤,他認為政府沒有做好城市規劃的工作應反思自己的不足,而非用限制外地車和外地專車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限外會排斥外地資源進入廣州,不利于經濟發展,降低廣州活力,而限制外地專車在廣州經營則是就業歧視,不符合勞動法的規定。
不過,按照公咨委內部議事章程,贊成票超過四分之三視為投票通過,由于20:1的絕對優勢,上述建議仍將作為公咨委的集體意見上交給廣州市政府做決策參考。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