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碧正在幫爸爸吸痰。
王克勤開講,解讀媒體公益的疊加效應。
英德男子遇車禍致癱瘓,15歲女兒寫信向社會求助——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潘芝珍 實習生 馬天瑤
溫暖868號
●溫暖訴求
2014年7月28日,“鄰家好人”劉福進遭遇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為了給家里的“頂梁柱”醫治,家人砸鍋賣鐵湊了40多萬元治療費。一年多過去,救命錢消耗殆盡,但劉福進的病情仍未緩解。在山窮水盡之際,他的女兒、15歲的英德女孩劉壽碧寫下求助信,通過微信向社會求助。在信中,她懇切地寫道:“請救救我爸爸,讓我們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多一分重生的希望吧……”
好心清除路障卻被撞傷
壽碧告訴新快報記者,爸爸是一個熱心開朗的人,只要看見鄉親們有困難,總會出手相助。如今,這個古道熱腸的男人,自己也需要幫助了。
2014年7月28日凌晨2時許,劉福進開車去市里賣農產品。星月朗朗,行到途中,劉福進發現對面車道有一棵大樹橫在路間,他與同行伙伴立即下車,跑到對面將樹移開。不料就在此時,一輛反向開來的汽車飛馳而至,將劉福進撞倒。
滿身血跡的劉福進被送到英德市人民醫院急救,醫生診斷為“特重頸椎骨折”,頸椎神經線斷開、頸部以下癱瘓,身體一級傷殘。幾次大型手術未見明顯效果,家人隨后將他送至廣州軍區總醫院進一步救治,住院8天就花去了10萬元。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劉福進倒下了,他的家庭也陷入了困境。
欠醫院15萬元無奈出院
劉福進的妻子梁水姐告訴新快報記者,經交警鑒定,事故由對方負全部責任,但對方由始至終只支付了5萬元賠償金,比起醫療費來少得多了。壽碧告訴新快報記者,盡管熱心村民已經幫助劉福進申請了法律援助,爭取讓事故全責方盡快賠償,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劉福進每天就要花上百元醫藥費,而家中已沒有多余的錢。
劉家本來就是低保戶,劉福進上要贍養高齡父母,下要照顧4名正在讀書的女兒。一年多來,家里為劉福進治病已經花了40多萬元,病情沒有改善,反而欠下醫院近15萬元。
親戚朋友中只要能借的都已經借過,梁水姐實在籌不到更多的錢支付治療費,只好把劉福進帶回家里照料。由于全身癱瘓,劉福進甚至失去了咳嗽的力氣,每隔十多分鐘,痰就會上涌,他時常難受得喘不過氣。“他現在每隔十多分鐘就要進行機器吸痰,如果不及時操作,就會危及生命,24小時都必須有人照顧,我也無法外出打工賺錢。”說到這兒,梁水姐已泣不成聲。
女兒棄讀高中改上技校
“爸爸,我們不能失去您,就算您一輩子癱瘓在床,我們也要保護您。”15歲的大女兒壽碧眼看著爸爸辛苦,心如刀割。她暗自向爸爸許諾,要做爸爸的“頂梁柱”。
作為四姐妹中的大姐,壽碧曾一度想過放棄學業去打工,但是親戚朋友都反對。他們說,只有學好文化,才能找到好工作。為此,壽碧做了個大膽決定,本來應該升讀高中的她放棄了入讀普通高中。“費用太貴,家里負擔不起,為此我選擇入讀技校,主修幼師專業,希望讀完書之后,能盡快工作為爸爸籌集治療費。”她懂事地說。
求助信7天內被轉1515次
今年11月,壽碧利用晚上自修的時間,寫下了《救救我爸爸》的求助信,通過微信向社會發出求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
“爸爸原本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卻因為突如其來的車禍再也沒站起來,如今依然不能動……我懇請大家救救我的爸爸。”求助信言辭懇切,7天中在朋友圈里被轉貼分享1515次,籌集善款5萬多元。不少網友留言,鼓勵劉壽碧堅強面對困境。
【公益最前線】
公益大咖開講座 解讀媒體公益疊加效應
第34期責任中國“眾籌+”志愿大學堂近日在廣州志愿者學院開講,大愛清塵公益項目發起人、前著名調查記者王克勤作為主講導師來到廣州,從媒體人投身公益的經歷出發,解讀新媒體時代的公益傳播與公益推動,與在場觀眾共同探討“眾籌+媒體公益的疊加效應”。
本期志愿大學堂還邀請了跨界媒體人、公益人、自媒體人、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媒體公益的實現方式,深度解析媒體公益如何創造疊加效應。
王克勤原是著名調查記者,后轉投公益領域,與他的團隊為600萬塵肺病農民兄弟奔走呼告,旨在推動企業與政府負起責任,從而拯救更多生命。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2011年,王克勤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共同發起“大愛清塵尋救中國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持續建設塵肺病農民救援體系,并形成以救命、助學、助困、救心、康復、創業、制氧機7大板塊為中心的全方位救援體系,全方位推動政府行動。
王克勤在講堂上表示,公益行動實際上是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的綜合行動過程,實現公益信息的傳播,是公益成功的前提。大愛清塵項目通過公益傳播眾籌資源,竭力讓塵肺病農民問題成為公共輿論議題,充分發揮了媒體公益的疊加效應,提高了社會影響力,從而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
志愿大學堂
知多D
責任中國志愿大學堂致力于通過交流、培訓及研討等形式,推動公益傳播,探索行業模式,立足廣州輻射全國,傳承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公益領航人才。2015年度圍繞“眾籌+”主題,廣邀公益領域實踐者、思想者及領導者,參與探討和分享一系列關于公益眾籌的話題。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
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
●公益賬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賬號(036301040000267)
●賬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賬請在賬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注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注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系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賬回執傳真至新快報 (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慈善會到賬為準。
欲在移動終端完成快速捐款,可掃本版天天公益基金二維碼,進入微信或網頁快速捐助通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