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至今已有20天,買買買時爽快了一把,而今,全國各地的消費投訴也逐漸進入高峰期。實際上,各類網絡交易已經滲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無形”網絡中,吃了“有形”的虧,消費者要怎么討回公道?
尹來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于促進網絡服務交易健康發展規范網絡服務交易行為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此,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SSDPP)聯合凱迪數據研究中心(KCIS)通過公共政策調研平臺UPPS開展了全國范圍的網絡問卷調查,七成多受訪者在網購時遭遇過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劣質門”。
六成消費者每月網購1~5次
網購無疑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流消費形式之一,在此次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僅有6.21%的受訪者在過去的三個月中不曾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服務。
此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9867份。受訪者中年齡在38歲及以下的占比91.63%,其中18歲及以下的學生占12.18%,這與網絡服務交易的使用者的主體構成是相對一致的。
從數據來看,近六成受訪者平均每月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服務1~5次,而每月網絡購買服務10次以上的受訪者比重高達15.6%。27.3%的受訪者平均每個月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服務的消費額度達到500元以上。
調查結果顯示,公眾的網絡服務交易行為涉及范圍甚廣,包括從餐飲到家政、票務等各個方面,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為票務服務。62.24%的受訪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機票/火車票,50.3%的受訪者購買電影/演出/活動門票。其次消費者較多的是訂餐服務,而諸如法律咨詢、在線教育課程、市場調查及專業技術服務等則主要由特定需求的群體所購買。
向工商部門投訴比例偏低
因為快捷、支付方便,價格優惠,八成以上的受訪者對網絡服務這種形式是表示滿意的。但另一方面,也有74%的受訪者表示,在交易過程中遇到過不同類型和程度的問題。
那么,被投訴最多的問題有哪些呢?服務質量以49.21%的票數排名第一,第二名是虛假信息(35.5%),排名第三位的是支付安全(33%)。此外,受訪者不滿意的還有服務誠信問題(29.15%)、價格欺詐問題(22.4 7%)和網絡技術(19.37%)。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半的受訪者在“吃了虧”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向交易平臺投訴。兩成多的受訪者會選擇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媒體上曝光(23.22%),真正選擇向工商管理部門投訴這一方式的只占12.93%。
“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工商部門的投訴平臺是一個‘門檻’相對較高的路徑,通常比較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在遇到問題時才會訴諸這一渠道,而廣大公眾很可能對工商部門的投訴程序和方法等并不了解,甚至不清楚自己在服務交易中遇到的問題是否屬于工商管理部門的監管范疇?!北本煼洞髮W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高穎教授表示。她建議,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上述《意見稿》應對“網絡服務交易”做出大致的門類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列示具體的服務項目,使廣大公眾更加清楚和明確自己日常所參與的網絡服務交易項目是否屬于工商管理部門監管的范疇,從而更好地發揮工商監管的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