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1日訊
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
當地時間上午9時25分許,習近平抵達布爾熱會展中心,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停車處迎接。
習近平強調,各方要展現誠意、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巴黎大會要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實施,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巴黎協議應該著眼于強化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協議應該有利于實現公約目標,有效控制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引領綠色發展;應該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提高公眾意識;應該有利于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發達國家要落實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應該有利于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阻礙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
習近平指出,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我們要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奉行法治、公平正義、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巴黎大會要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要確保國際規則的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
習近平強調,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國將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的目標雖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今年9月宣布設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將于明年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國際合作,并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融資能力。
習近平最后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作出貢獻。
約150個國家領導人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與會領導人表示,氣候變化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攸關人類未來,需要各方攜手應對。
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契機。巴黎大會要取得成功,就要確保大會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協議。各國要加大對清潔能源、低碳經濟等領域的投資,制定有雄心的減排計劃,減緩氣候變化過程。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11月30號在巴黎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國元首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正深入向前發展。兩國領導人頻繁會晤,就雙邊關系及重大國際地區問題密切交流溝通很有必要。中方愿
同俄方共同努力,不斷推動中俄各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國際反恐形勢正發生重要變化。中方愿同包括俄方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反恐合作,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普京表示,贊同習近平主席對俄中關系的評價。當前國際形勢正發生復雜深刻變化,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加強反恐等領域合作,同時繼續堅定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
習近平會見巴西總統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11月30號在巴黎會見巴西總統羅塞夫。
習近平指出,中巴互為重要合作伙伴、發展伙伴。中方高度重視中巴關系,愿同巴方一道,不斷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促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持續深入發展。雙方要擴大能源資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等領域產業投資合作,促進雙邊貿易持續穩定增長,提高金融合作水平,用好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中拉一攬子融資安排,為促進中巴貿易和投資提供金融支撐。雙方還要加強在重大全球性事務上協作。
習近平強調,中巴作為發展中大國和“基礎四國”重要成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要密切協調和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和影響力,推動各方相向而行,促成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取得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成果,并維護好發展中國家團結和利益。
羅塞夫表示,我贊同習主席對巴中關系的評價,很高興兩國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重要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雙方還可以擴大農業、物流方面合作。近年來,巴中兩國在重要多邊機制框架內和重大國際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協調。巴方全力支持中方主辦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羅塞夫表示,巴中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擁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和共同利益。巴方愿同中方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期間加強協調合作,推動各方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相向而行,爭取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達成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目標,并推動國際關系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楊潔篪等分別參加上述活動。
習近平致信祝賀2015中非媒體領袖峰會召開
2015中非媒體領袖峰會1號在南非開普敦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峰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各國媒體嘉賓表示誠摯歡迎。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這次峰會以“開創中非媒體合作共贏新時代”為主題,中國同非洲各國的媒體人士共聚一堂,開展研討,交流思想,對鞏固和擴大中非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表示,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非友好合作有助于增進24億人民的福祉。在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道路上,中非要做永遠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中非攜手共進,有助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強調,媒體是中非交流互鑒的渠道、民心相通的橋梁。近年來,中非媒體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展望未來,雙方媒體合作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希望中非媒體以這次峰會為契機,拓寬交流領域,深化合作內涵,為推動中非友好扎根雙方人民的心田、促進中非友誼之樹不斷開花結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次峰會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來自中國和非洲各國主要媒體負責人約200人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署名文章
12月1號,在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署名文章。
習近平指出,中國和南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兩國人民友誼歷久彌堅。1998年中國同新南非正式建交,開啟了中南關系新紀元。17年來,中南關系全面發展,實現了從伙伴關系到戰略伙伴關系、再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三級跳,成為各自對外關系中最具活力、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當前,中南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從程度空前的政治互信、日益密切的國際協作,到成果豐碩的務實合作、豐富多彩的人文交流,無不體現著中南關系的戰略高度。
習近平強調,中南關系已經超越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和全球影響,已經成為中國同非洲乃至同發展中大國團結合作的典范。中南要做面向未來、高度互信的戰略伙伴,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兩國關系。中南要做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發展伙伴,發揮政治互信和經濟互補兩大優勢,推動海洋經濟、產能、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金融等重點領域合作結出更多碩果。中南要做相知相親、交流互鑒的友好伙伴,加強旅游、文化、教育、青年、婦女、智庫、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中南要做相互支持、密切協作的全球伙伴,加強雙方在重要國際機制中以及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南關系、也是中非關系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我這次訪問南非的另一項重要日程,是同祖馬總統一道主持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今年恰逢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這次論壇峰會是中非關系發展的里程碑,將向世界發出中非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相信峰會將促進南南合作,帶動南北對話,推動國際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期待這一歷史性盛會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只要我們攜手努力,中南、中非關系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跨越在亞非大陸之間的中南、中非友誼和合作的彩虹,必將更加絢麗奪目。
習近平和普京為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致賀信
12月1號,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致賀信。
習近平在賀信中對會議舉行表示祝賀,向與會的中俄兩黨代表表示歡迎。他說,我和普京總統對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有高度共識,共同推動兩國關系進入相互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主要優先伙伴的新階段。政黨交往作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兩國關系發展具有獨特作用。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和統一俄羅斯黨負有引領各自國家發展的重要使命。兩黨保持機制化交往,辦好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會議和中俄政黨論壇,為兩黨就兩國關系和執政黨建設等戰略性問題進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臺。這次會議以“黨的執政能力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為主題,體現了兩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兩黨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中俄關系深入發展。
普京在賀信中表示,在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進程中,兩國執政黨的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成功推動解決雙邊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立場。雙方就黨的建設等定期交流相關實踐經驗,也具有重大意義。祝你們的討論富有成效。
習近平和普京為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致賀信
12月1號,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致賀信。
習近平在賀信中對會議舉行表示祝賀,向與會的中俄兩黨代表表示歡迎。他說,我和普京總統對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有高度共識,共同推動兩國關系進入相互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主要優先伙伴的新階段。政黨交往作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兩國關系發展具有獨特作用。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和統一俄羅斯黨負有引領各自國家發展的重要使命。兩黨保持機制化交往,辦好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會議和中俄政黨論壇,為兩黨就兩國關系和執政黨建設等戰略性問題進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臺。這次會議以“黨的執政能力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為主題,體現了兩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兩黨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中俄關系深入發展。
普京在賀信中表示,在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進程中,兩國執政黨的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成功推動解決雙邊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立場。雙方就黨的建設等定期交流相關實踐經驗,也具有重大意義。祝你們的討論富有成效。
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舉行 劉云山出席并發表主旨講話
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12月1號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中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做法與經驗》的主旨講話。他說,在此次會議開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和普京總統專門致賀信,體現了對發展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度重視,對深化中俄兩黨關系的真誠愿望。黨的執政能力決定著國家治理狀況。中國共產黨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推進理論創新,為黨治國理政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南;不斷完善黨的執政方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遵循;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實踐;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全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希望兩黨用好執政黨對話機制會議這個平臺,深化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借鑒,更好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促進中俄關系向前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和統一俄羅斯黨最高委員會主席格雷茲洛夫分別宣讀習近平總書記和普京總統的賀信。
格雷茲洛夫在致辭中表示,兩黨相互交流治國理政經驗,探討合作中的重大問題,有利于增進政治互信。相信兩黨關系的發展,將推動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
會議開始前,劉云山會見了參會的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團。
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由中國共產黨和統一俄羅斯黨共同舉辦。
習主席巴黎大會講話獲積極評價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的講話,受到國際政要的積極評價。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表示,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體現了中國對環境的關切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安哥拉副總統曼努埃爾·比森特說,習主席在講話中呼吁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令人振奮”。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對習主席說巴黎協議“應該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表示認同,并贊賞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津巴布韋各界歡迎習主席到訪
習近平主席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受到津巴布韋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熱烈歡迎。
中津兩國一直致力于發展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關系。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說,津巴布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視中國為真誠友好的朋友。習近平主席此次對津巴布韋的國事訪問意義重大。
津巴布韋前駐華大使穆茨萬古瓦指出,習主席這次對津巴布韋的國事訪問將促進兩國在經貿等多領域的合作,開啟中津兩國關系的新篇章。
習主席出訪前夕,在當地主流媒體《先驅報》上發表的題為《讓中津友誼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芳華》的署名文章,也在津巴布韋引發熱議。《先驅報》副主編倪亞提表示,文章中透露出的誠意打動人心,中津兩國的友誼之花必將結出碩果。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農墾是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和代表,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為發展壯大農墾事業,充分發揮農墾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現就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是深刻認識新時期農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農墾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農墾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農墾承擔著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
二是明確新時期農墾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農墾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干引領作用,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農墾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國有屬性,服務大局。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支持。堅持分類指導,分級負責。堅持統籌兼顧,穩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實現以下目標: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建成一批穩定可靠的大型糧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膠、牛奶、肉類、種子、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墾區民生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職工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健全,農場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新型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深化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繼續推進墾區集團化改革。改革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構建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創新土地管理方式。
四是加快推進農墾現代農業發展。建設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和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發揮農墾在農業對外合作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薄弱地區農場建設。
五是加強對農墾改革發展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落實地方和部門責任。切實轉變農墾管理職能。大力弘揚農墾精神。
李克強在會見中國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座談會代表時強調 著力培育更多高層次青年人才 實施創新驅動 促進雙創發展
11月30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國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座談會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他首先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向全國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表示問候,向為博士后事業作出貢獻的人們表示感謝!
李克強說,30年來,在各方面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下,博士后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博士后群體已成為國家創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目前,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覆蓋全部學科門類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廣大博士后活躍在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科學研究、產業升級一線,作出了獨特貢獻。
李克強指出,我國最大的國情是人口眾多,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培養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人才隊伍。“十三五”時期,我們要有效應對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剛性約束,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實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都必須把創新驅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人才資源支撐,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推進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強說,博士后具有深厚知識基礎和探索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層次人才群體。他提出三點希望:一要爭做創新突破的探索者。瞄準國際前沿,在基礎研究領域以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沉下心來潛心向學,進行探索性創新研究,不斷向未知領域進軍、向科技和學術高峰攀登。二要爭做創業創新的踐行者。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更多深入基層實際,更多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將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與各地眾創空間有機對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讓更多人擁有施展才華的平臺,創造就業崗位,創造社會財富。三要爭做世界創新潮流的弄潮者。樹立世界眼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敢于在國際上參與競爭,在開放發展中提升自身能力。
李克強指出,博士后制度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要在深化改革中實現更好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員培養質量為核心,構建符合青年人才成長規律的管理制度。完善評估機制和創新創業激勵政策,資助創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營造有利于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廣大博士后導師要獎掖后學、甘為人梯,為國家未來發展培育更多人才種子。
劉延東、馬凱、趙樂際、楊晶參加會見。會見結束后,馬凱主持召開了中國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座談會。
李克強就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 抓緊制定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 將我國艾滋病疫情持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今年12月1號是第二十八個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就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艾滋病防治事關人民群眾健康與社會和諧穩定,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我國艾滋病防治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任務依然艱巨。要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共享發展的要求,針對艾滋病流行的新特征,抓緊制定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經費,重點支持疫情嚴重地區、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防治工作,完善對定點防治醫院的補償機制。發揮防艾基金引導作用,積極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加快艾滋病防治藥物研發、審批和生產供應,調整免費抗病毒治療藥品目錄,認真落實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等關懷幫扶政策,減輕感染者和病人負擔,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并減少傳播,將我國艾滋病防治疫情持續的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我國艾滋病疫情低流行 青年上升明顯
截至今年10月,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6.7萬多例,整體疫情仍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性傳播已成為我國艾滋病傳播的最主要途徑,占90%以上。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快速讓人擔憂。中央財政今年投入5000萬元建立首個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基金,動員全社會共同抗艾。特別節目《世界防艾 中國在行動》,將于今晚8點20分在科教頻道播出。
張高麗在廣東調研時強調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爭當“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11月29號至12月1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廣東調研“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等工作。張高麗來到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察看集裝箱碼頭和前海自貿區規劃展示廳,先后到中興、華為、廣州數控等公司,看望研發人員,了解廣東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1日上午,張高麗主持召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調研中,張高麗充分肯定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績。
張高麗表示,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李克強總理也對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鮮經驗,打造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對外開放新高地。
張高麗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得到沿線國家積極響應和參與,實現了良好開局。要進一步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確保把國家戰略規劃和地方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抓實抓好抓出成效。要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框架下,瞄準重點方向和重點國家,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支點和標志性合作項目。要突出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兩條主線,全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園區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產業對接合作。要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提升經貿合作水平,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要強化財稅、金融、海關、質檢等政策支持,發揮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重要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完善對外交流平臺,推動與沿線國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共同構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參加了有關活動。
聯播快訊:
制造業小幅下行波動 行業分化加速
1—10月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
版權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天簽署
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交流會開幕
圍繞“黑油”交易 俄土針鋒相對
印尼公布亞航QZ8501客機失事報告
加強反恐 美收緊赴美免簽計劃
美國多州現雨雪惡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