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因司機未減速避讓,11月29日晚,兩位老人過斑馬線時被撞身亡。更遺憾的是,這樣的事故并非孤例。近年來,機動車在斑馬線撞人的事故時有發生,我們在為逝去的生命扼腕嘆息的同時,更應該警醒:斑馬線不只是一條刷白的通道,更應該是行人生命安全的屏障。禮讓斑馬線,不僅代表著遵紀守法,更是尊重生命的體現,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本報從即日起特推出“聚焦斑馬線”系列報道,希望開車的你,行動起來,為生命讓道。
老人一再搖光示意 肇事司機仍不減速
交警調查后稱,肇事者沒有酒駕或毒駕,應是缺乏斑馬線前減速避讓的意識
一對老夫妻從斑馬線過馬路,不幸被撞雙亡,令人唏噓。都說斑馬線是行人的生命線,可肇事司機在駛近斑馬線時,為何沒有減速慢行,其是否涉及酒駕或毒駕?昨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回顧:老人曾搖手電筒示意
昨日中午12時許,記者來到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采訪時了解到,29日晚出事路段的監控設備,以及肇事面包車上的行車記錄儀,從不同角度記錄下了事故發生的經過。
29日晚7時58分前后,肇事面包車從龍屯立交橋上駛下城站路,一路上車輛不少,該車開得比較著急,接連超車。大約接近柳南公安分局門口處前,面包車還超越了一輛銀灰色的小轎車,此時路面的三個車道上都印有明顯的20公里/小時的限速標志。
在肇事車的行車記錄儀畫面內看到,該車接近鐵一中斑馬線時,視線良好,沒有對向來車的車燈干擾,此時隱約可以看到,斑馬線上有人持手電筒,朝肇事車方向示意有人要過馬路,手電筒發出的藍光雖然微小,卻仍是清晰可見的。
等到肇事車更接近斑馬線時,從畫面上看到兩位老人一前一后,前面的老先生手持電筒一直向著來車方向搖晃示意,后者也伸著左手向來車揮舞,示意車輛讓行。兩位老人有些小跑的動作,看來是想盡快到達馬路中間的隔離欄,因為那里安全一些。
卻不曾想,盡管一再示意,面包車卻未減速,把兩人撞了個正著。
調查:肇事司機沒有酒駕或毒駕
肇事司機姓麥,今年50歲,來賓市忻城縣大塘鎮人。事故發生后,事故處理民警連夜對其進行了血液、尿液的抽樣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排除了其酒駕或毒駕的嫌疑。
既然是正常的駕駛狀態,肇事司機為何會闖下如此大禍?麥某告訴民警,他駕車經過鐵一中門前路段時,大約離斑馬線5米左右,才突然看到了過馬路的老人,當時他一著急,油門當成剎車,車子沒剎住反而撞了上去。而從行車記錄儀上顯示,兩位老人在肇事車前翻飛起來,重重地砸在擋風玻璃上,玻璃瞬間呈蛛網狀破碎,車子才戛然而止。
在事發現場,記者看到該處的斑馬線比較特殊,寬度是常見的一倍,由兩排斑馬線拼接而成,而且其中一排還是立體斑馬線,對于車輛駕駛人來說,應該是比較醒目的。在這兩排斑馬線前方,還寫著“為禮讓點贊”幾個大字。
據麥某稱,當晚他是在拉完貨后回家的路上,并沒有特別的事情要趕路。
“這個路段他經常走的,并不是不熟悉路況。”事故大隊副大隊長曹志中表示,離鐵一中約二三十米處前方路面上,就有大大的“20公里/小時”的限速標識,但麥某并未按照該限速行駛,已經涉嫌超速行駛。在曹志中看來,這名肇事司機應該是缺乏斑馬線前減速避讓的意識。
由于涉及交通肇事罪,昨日中午,麥某被刑事拘留。對于此前發生的事故,麥某說,都已經發生了,還能講什么。
現場:紅綠燈只在上下學時開啟
對于事故的發生,城站路周邊的居民歸咎于雖有斑馬線,但沒有紅綠燈。據附近居民介紹,該路段的紅綠燈只在學生上下學時段開啟,平時都是“閃黃”燈,車子經過時鮮有減速避讓的,這讓過馬路的行人非常提心吊膽。
記者昨日從交警部門證實,使用這一“紅綠燈”模式,主要與城站路的車流量非常大有關,柳州市區還有不少路段與城站路這一情況類似。例如解放北路、文惠路機幼門前、三中路二機幼門前、友誼路文昌橋西等路段。這些路段車流量大,一旦使用人行橫道燈,交通會非常擁堵,就拿友誼路來說,曾嘗試過打開人行橫道信號燈,導致交通嚴重擁堵,才改為目前的“閃黃”燈。
據交警部門介紹,城站路的車流量大,加上龍屯立交橋沒有引橋,不少要去往永前路或城站路的車輛,只能從龍屯橋下至城站路掉頭;而從紅光橋至永前路的車輛也只能走城站路;加上城站路上有諸多商戶、行政單位以及學校,車輛進出頻繁,稍有車輛排隊,立即會造成城站路上的車流反堵。特別是高峰時段,車流反堵至龍屯立交橋尾,或紅光橋、東站處是常有的事。交警部門設置鐵一中門前的紅綠燈為上下學時段,其他時段則讓其處在黃閃狀態,是為了確保道路的暢通。
但交警部門表示,雖然紅綠燈設置為“閃黃”燈,車輛在通行時無需停車等待,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無所顧忌的,因為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時,應當停車讓行。”若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或未停車讓行的,將會予以罰款150元、記2分的處罰。
不過,從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經過該路段的車輛似乎并未將這一規定放在心上,盡管交警部門的斑馬線、限速標志都設置得很醒目完善,但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約束,車速很難慢得下來。
建議:24小時設置紅綠燈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再次來車禍現場看到,信號燈已成“紅綠燈”模式,居民估計交警部門對信號燈做了調整。
上午11時許,柳州市交警支隊秩序科、設施疏導大隊以及柳南交警大隊領導與柳州市鐵一中校領導,在事故現場開了一個協調會。
鐵一中校長胡冬梅介紹,得知兩位老人被撞身亡的事情后,學校師生都非常震驚和痛心。胡介紹,從龍屯立交橋下來的車輛車速快,很多車輛在過斑馬線時都不減速,讓橫過馬路的行人提心吊膽。她提出建議:第一,此處斑馬線24小時都要設置紅綠燈,而不僅只是在學生上下學時段;第二,交警部門要實行抓拍,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從根本上起到震懾作用。
交警部門也正在積極尋找增強此處斑馬線安全性能的方法。比如,有工作人員提出,在斑馬線附近用軟膠錐形筒分隔道路,這樣下來,司機看到有障礙物,會主動降低車速。
期望:斑馬線真正成為“安全線”
“希望來往車輛過斑馬線減速讓行,讓斑馬線成為真正的‘安全線’。”75歲附近居民李先生介紹,他每次經過斑馬線都是戰戰兢兢的,很怕被加速通過的車輛撞到。此外,電動車橫沖直撞,遇到紅燈不停車,也是一種很嚴重的陋習。
柳州市二十一中周老師介紹,除了鐵一中學生外,二十一中的學生也會在此處經過斑馬線。周老師說,沒有紅綠燈的時段,司機與行人通過斑馬線時,都會相互判斷對方的意圖。如果有一方判斷失誤,則有可能引發危險。老人與小孩的判斷力相對較差,危險性也會增大。有些老人身體不好,行動遲緩,遇到突發狀況不能很好地躲避。
周老師表示,如果沒有紅綠燈的約束,車輛的車速一般都會比較快。如果24小時常設紅綠燈,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聚焦斑馬線” 現象篇
司機是否能夠禮讓斑馬線?記者在市區走訪發現情況堪憂
斑馬線前,鮮有車輛減速讓人
近年來,在斑馬線上發生的車禍屢屢見諸于報端,但很多司機仍我行我素,不愿意減速通過斑馬線。記者昨日在柳州市區一些路段觀察發現,在沒有紅綠燈的路段,車輛經過斑馬線時鮮有減速讓行的。
案例:
斑馬線上屢出事故
斑馬線應該是行人的“安全線”,但記者整理了近年來今報的報道,發現不少車禍就發生在斑馬線上。
●2015年1月23日上午,在柳州市香橋路古亭山小學斑馬線附近,一位母親騎電動車送女兒去學校參加散學典禮。不料,電動車與一輛大貨車相撞,車禍造成7歲的女兒右腿重傷。
●2014年12月26日清晨,在柳州市躍進路與慶豐路交叉路口的斑馬線附近,一名74歲老漢穿過馬路時,接連遭遇兩次車禍,不幸身亡。第一輛肇事車司機停了數分鐘后,開車駛離現場,直至兩個多小時后主動找到交警投案。
●2013年12月5日凌晨零時許,在柳州市躍進路和興園附近,一輛滿載雞鴨的面包車開過斑馬線時,撞飛三位過馬路的老人。三人是親兄妹,妹妹不幸身亡,兩位兄長重傷。
●2013年6月9日上午,在柳州市十六中門前,一輛出租車在斑馬線上將橫過道路的老人撞倒,老人受傷昏厥過去,路人見狀紛紛伸援手,而肇事司機始終坐在車內,直到120醫護人員將老人抬走,也沒有離開駕駛室。
●2012年9月28日凌晨1時許,在柳州市飛鵝路與谷埠街交叉路口的斑馬線上,一輛轎車狂駛而過,將一名過馬路的男子撞飛出10多米。肇事司機和傷者朋友跟隨120急救車將傷者送到醫院后,竟玩起“失蹤”。
●2012年3月31日清晨6時50分許,在柳州市東環大道社會福利醫院門口附近,一名婦女橫過斑馬線時,被一輛由北往南行駛的摩托車撞出約5米遠,不幸身亡。
●2011年7月23日晚上,在柳州市飛鵝路天天見超市附近的斑馬線上,一少年走斑馬線橫過馬路時,被一輛出租車撞倒在地,傷勢嚴重。
調查:沒有紅綠燈 車輛少禮讓
昨日,記者走訪了柳州多條市區道路發現,在沒有紅綠燈約束的路段,車輛經過斑馬線時少有減速讓行。另外,在一些無右轉紅燈的路口,一些車輛會與過斑馬線的行人爭搶道路。
●時間:上午9時30分許 ●地點:榮軍路東三巷路口斑馬線 ●現象:老人過馬路提心吊膽
上午9時30分許,記者來到榮軍路東三巷附近的斑馬線觀察。
一名穿著紅色衣服的老年婦女提著一袋菜從榮軍路東三巷走出來,準備在此處過斑馬線。剛沿著斑馬線走了幾步,一輛私家車呼嘯而過,嚇得老婦連忙往后退了幾步,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由于車輛穿梭不斷,她等了50秒鐘才有機會走到馬路中間。又等了1分鐘,直到所有的車輛都走完了,她才過完整段斑馬線。中間的過程,除了在此處掉頭的車輛迫不得已減速之外,其余沒有任何一輛車減速讓行。在此過程中,通過的公交車有3輛,出租車有10多輛,私家車數十輛。
據了解,就在11月26日上午11時許,榮軍路東三巷的斑馬線附近就發生過一次車禍:一輛出租車將一名騎公共自行車的女士撞倒,導致該女士腿部骨折、頭部受傷。
●時間:中午12時30分許 ●地點:解放北路中醫院附近斑馬線 ●現象:出租車加速開過
解放北路中醫院附近的斑馬線地處市中心繁華路段,來來往往的行人與車輛較多。此處是機動車單向通行道路,經常出現機動車與行人爭搶道路的現象。
從12時30分許開始,記者統計了10分鐘內經過的出租車,一共有46輛。在此處通過的出租車大致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空載經過,這樣的出租車行駛速度相對較慢;第二種是搭客經過。有一部分車輛不但不禮讓行人,反而加速通過斑馬線。
記者看到,一名年輕的媽媽牽著五六歲大的女兒通過斑馬線時,左顧右盼,被多輛私家車與出租車搶道。
在10分鐘的過程中,只有少數幾輛車減速禮讓行人,大部分車輛沒有減速。不過,值得稱贊的是,一輛車牌為桂B35182的38路公交車停車等行人通過斑馬線后,方才開走。
●時間:下午4時許 ●地點:沿江路與高新南路交叉路口斑馬線 ●現象:閃黃燈車輛不減速
黃燈持續閃爍,被稱為“閃黃”,此時車輛需要減速慢行。昨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柳州市沿江路與高新南路交叉路口的斑馬線觀察。此處是丁字路口,兩邊的交通信號燈持續“閃黃”,并有紅色的“慢”字燈閃爍。這明顯是在示意車輛減速慢行。
記者看到,除了拐彎的車輛外,在沿江路上直行的車輛幾乎都沒有減速駛過。更嚴重的是,有一輛水泥罐車甚至加速通過此處。
92歲高齡的馮先生住在高新南路,他牽著一條小狗從斑馬線上經過,準備到河邊散步。馮介紹,他幾乎每天在此處過斑馬線時都提心吊膽的。附近的工地較多,不少泥頭車與水泥罐車經過此處時,車速都很快。
“說是斑馬線車讓人,可是每次我都是人讓車。”67歲的黃先生介紹,他很少在此處見到有車輛減速禮讓行人的。
●時間:下午4時30分許 ●地點:三中路與北站路交叉路口斑馬線 ●現象:右轉車輛不讓行人
柳州市三中路與北站路交叉路口有完善的紅綠燈系統,行人過斑馬線時還會有廣播提醒。從三中路到北站路,路中間有二次過街的安全區域,萬一行人不能一次性走完斑馬線,可以放心地站在安全區域等待。
但記者觀察到,少部分右轉車輛碰到斑馬線綠燈時,并不會禮讓,而是會出現與行人爭道的現象。
附近居民黃女士介紹,她每天都要經過此處斑馬線三四次。因為前方有紅綠燈,大部分車輛都很守規矩。但是她也多次遇到過右轉車輛遇到斑馬線綠燈時,不停車避讓行人的情況。
●時間:下午5時許 ●地點:廣雅路十五中附近斑馬線 ●現象:下橋車輛不減速
昨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柳州市廣雅路十五中附近的斑馬線采訪。記者看到,此時,交通信號燈正在“閃黃”。
柳北交警大隊交警正在此處執勤。再過半小時左右,就要遇上下班高峰以及學生放學時段。民警在路中央放置了多個錐形桶,分隔道路,禁止機動車輛在此處掉頭。
10分鐘后,信號燈由“閃黃”變成正常顯示紅綠燈。交警介紹,每天早中晚三個交通高峰,此處的信號燈都會由“閃黃”變成正常顯示的紅綠燈。
交警介紹,此處斑馬線路限速20公里/小時。但據記者觀察,大部分車輛通過此處時都沒有將車速降到20公里/小時,有些車輛車速甚至到了四五十公里/小時。從廣雅大橋下橋的車輛,會經歷一個下坡,車速往往較快。如果司機不能及時減速,將有可能傷害過斑馬線的學生。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