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王昊)《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25日在京公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有所增長,但成年男性體質水平有所降低。
同時發布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但依舊存在不少問題。
2014年全國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百分比為89.6%。3至6歲幼兒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百分比為93.6%,20至39歲成年人為89.0%,40至59歲成年人為88.1%,60至69歲老年人為87.1%。男性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百分比為88.2%,女性為91.1%。城鎮人群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百分比為91.1%,鄉村為87.2%。
本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是中國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在全國31個省(區、市)聯合進行,采用分層隨機整群的抽樣原則,共抽取531849人,監測結果分別形成《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及《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
《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2010年的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相比,中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有所上升,國民體質總體合格率為89.6%,提高了0.7個百分點,而反映全人口體質各指標總體變化程度的“國民體質綜合指數”100.54,也增長了0.15。各個人群體質總體水平增長,身體形態水平增長,超重肥胖率增幅降低,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水平略有增長值,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數據繼續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成年男性體質繼續下降,實際上這一趨勢自2000年便已開始,主要體現為力量下降和肥胖率增加,在這次監測中,男性達到“合格”等級以上的百分比為88.2%,體質綜合指數為99.28,均低于總體水平,其中成年男性這兩項指標持續下滑,這種趨勢在未來需要得到遏制。
《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與2010年的調研結果相比,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改善,形態發育水平、肺活量水平上升,營養狀況持續改善,鄉村小學生蛔蟲感染率持續降低,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多數組別的學生的速度、柔韌、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有所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19至22歲年齡組的男生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下降,女生身體素質指標有升有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組長邢文華認為,大學體育教育存在不足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過分強調興趣,而忽視了基本的身體素質的培養,一些基本的體育鍛煉的項目需要增加。
此外,學生群體中,視力不良的檢出率最高的大學生群體達到86.36%,而小學生及初中生群體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增幅最快,視力不良呈現低齡化傾向,而肥胖的檢出率也持續上升。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認為,每五年一次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是從一個方面對于全民健身工作、增強人民體質進行調研和佐證,同時也是決策的重要依據。(完)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