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訊
習近平舉行儀式歡迎波蘭總統訪華
國家主席習近平25號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儀式,歡迎波蘭總統安杰伊·杜達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天安門廣場上鳴禮炮21響。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平、國務委員楊潔篪、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等出席歡迎儀式。
陪同安杰伊·杜達訪華的有:駐華大使、總統府辦公廳主任等。
軍樂團奏波中兩國國歌。
安杰伊·杜達在習近平陪同下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安杰伊·杜達是應習近平的邀請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并出席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習近平同波蘭總統會談
歡迎儀式后,習近平主席同杜達總統舉行了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努力提高中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水平,為中歐關系以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增添新動力。
習近平歡迎杜達訪華并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習近平指出,波蘭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2011年兩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雙邊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雙方要進一步提高政治互信水平,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密切政府、立法機構、政黨等交流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和協調。雙方要夯實務實合作基礎,加快“一帶一路”倡議同波蘭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中方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繼續赴波蘭開拓市場,歡迎波蘭企業來華發展。雙方可進一步探討以波蘭為樞紐,規劃打造新的物流線,建設輻射中東歐的物流中心。中方愿同波方拓展在金融、裝備制造、環保、新能源、信息通訊技術、農業、科技、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雙方要擴大人文交流,加強在旅游、教育、地方、體育等領域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
習近平強調,中國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同歐盟的關系。中歐雙方正以建交40周年為契機,全面推進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落地生根,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發展戰略對接。希望波方在歐盟內部發揮積極影響力,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向前發展。希望波方繼續關注和支持“16+1合作”。
杜達表示,中國是國際社會重要成員,深化波中傳統友好關系符合波方利益。波方贊同加強兩國高層交往和經貿、人文等各領域合作,愿為積極推動歐中關系發展、包括“16+1合作”作出自己的努力。波蘭地處歐洲交通物流樞紐,愿意在“一帶一路”建設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并積極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工作。
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旅游、金融、貿易、產能合作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楊潔篪出席。
習近平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總結表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
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
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會25號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指出,西非部分國家爆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從中非友好大局出發立即作出決定,全力援助非洲疫區國家抗擊疫情。相關部門、地方和軍隊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軍地醫務人員發揚“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國人民并肩奮戰,幫助疫區國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同時,有關方面及時啟動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有效防止疫情輸入,保障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全力援助非洲疫區國家的行動,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鞏固和發展中非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希望軍地各方面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總結經驗,常抓不懈,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上宣讀習近平的指示并講話,她指出,抗擊埃博拉疫情是我國衛生應急能力的大檢驗,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要大力弘揚先進模范的崇高精神,加強衛生應急機制與能力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球衛生合作再立新功。
國務委員楊潔篪和中央軍委委員趙克石出席大會。60個先進集體和280個先進個人受到表彰。6位受表彰代表在大會上發言。
習近平將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 對津巴布韋 南非進行國事訪問 并赴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奧朗德和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29號至11月30號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
應津巴布韋共和國總統穆加貝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2月1號至2號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
應南非共和國總統祖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2月2號至5號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赴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外交部就習近平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 對津巴布韋 南非進行國事訪問
并赴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
11月25號,外交部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分別介紹習近平主席即將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對津巴布韋、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赴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習近平主席將于11月29號至30號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闡述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張,并會見有關國家領導人。巴黎大會預期就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機制問題達成協議,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重要節點。中方對巴黎大會成果有四點期待:一要堅持原則,二要全面均衡,三要引領方向,四要提供保障。
此后,習近平主席將于12月1號至2號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中方期待通過此訪深化中津傳統友誼和政治互信,對兩國關系未來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推動雙方各領域交流合作,將兩國友好轉化為更多惠及人民的實際成果。習近平主席還將于12月2號至3號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中方期待通過此訪提升中南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水平,推進《中南5-10年合作戰略規劃》落實,深化雙方務實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
另據介紹,習近平主席將于12月4號至5號赴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方將在峰會上宣布支持非洲發展、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的一攬子舉措,推動中非合作成果更多惠及雙方人民。本次峰會將總結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年來中非關系發展成果和成功經驗,規劃新形勢下中非友好互利合作,促進中非合作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商務部官員指出,此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對于中非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方的中非務實合作新舉措內容之豐富、力度之大、覆蓋面之廣,堪稱歷屆論壇之最。這些舉措能在傳承傳統合作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構建立體化、鏈條化、系統化的合作格局。
李克強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號下午在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李克強在主持會議發言中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開創了中國與歐洲國家合作的新途徑。16+1合作由小到大、由淺入深。16+1合作同中歐合作大局同步并舉,致力于實現中國、中東歐國家和歐盟三方共贏,走出了一條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制度的國家間務實合作新模式。
李克強提出“1+6”合作框架,即共同致力于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型伙伴關系的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
第一,落實合作推進路線圖。中歐已就“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發展規劃、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16+1合作與中歐合作“三個對接”達成重要共識。中方愿同16國分享彼此發展機遇,共同推進實施此次會晤發表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
第二,對接發展戰略,推進互聯互通。中方愿同相關國家推動匈塞鐵路盡早開工建設,打造中歐陸海快線并加快推動通關便利化,擴大物流、港區合作,推進中歐班列建設,擴大民航交流合作。
第三,打造產能合作新樣板。倡議開展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和黑海“三海港區合作”,在有條件的港口合作建立產業聚集區。拓展中國裝備、歐洲技術和中東歐市場的結合,形成更多產能合作項目亮點。
第四,不斷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中方倡議各方探討設立“16+1”金融公司、“互聯網電商+融資”的新模式,支持在中東歐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為“16+1”合作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第五,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中方愿同16國共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農業合作及農產品、食品貿易,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第六,擴大人文社會交流。中方建議將2016年確定為“16+1”人文交流年,舉辦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
與會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16+1”合作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制定《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的意義,一致支持李克強提出的深化“16+1”合作的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與會領導人表示,中東歐國家愿將“16+1”合作水平提高到新高度。
李克強與塞爾維亞總理 拉脫維亞總理共同會見記者 介紹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成果
會晤后,李克強與前次會晤主辦國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下屆會晤主辦國拉脫維亞總理斯特勞尤馬共同會見記者。與會國家領導人全體出席。
當天下午,李克強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共同出席中匈、中塞兩國三方共同建設的匈塞鐵路合作文件簽字儀式。
李克強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五屆經貿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當日上午,李克強同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五屆經貿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李克強表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不僅有高度的政治互信,也有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潛力。當前,中國正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中東歐16國占沿線國家總數的四分之一,雙方完全可以進一步做好發展戰略對接。
李克強就進一步深化中國-中東歐全面合作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盡快推動互聯互通項目落地。中方愿與相關國家全力推動匈塞鐵路和中歐陸海快線建設,使中東歐成為中國同歐洲貿易聯系的快捷通道。中方愿投資中東歐國家的港口和港區建設,加強同地區國家陸上、海上、網絡互聯互通。
第二,發揮產能合作的引領作用。把中國的優勢產能同中東歐國家的發展需求、西歐發達國家的關鍵技術結合起來,開展三方合作。
第三,打造農產品特色貿易新亮點。中國將進一步擴大中東歐國家有競爭力的商品特別是農產品進口,中方愿與中東歐國家加強檢疫檢驗合作。
第四,拓寬渠道解決投融資問題。中方愿充分發揮現有投融資工具的作用,探討籌建“16+1”多邊金融公司。中方支持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本幣互換、本幣結算、金融監管等合作。
李克強介紹了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他表示,中國正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著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這也將為包括中東歐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波蘭總統杜達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是中東歐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光明,應放眼長遠,加強機制性建設,鞏固團結合作。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已取得豐碩成果,在中國舉行第四次會晤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充分感受到,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相互尊重、面向未來;不是只顧自身利益,而是平等互利,共同發展。我深信,中國與我們是長久的合作伙伴。
李克強會見愛沙尼亞總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號、25號在蘇州東山賓館分別會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愛沙尼亞總理羅伊瓦斯、斯洛文尼亞總理采拉爾、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在會見羅伊瓦斯時,李克強表示,愛沙尼亞是中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愿在波羅的海地區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同愛方開展合作,把握互聯網的資源和聚集潛力,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中愛經貿關系發展后勁,打造新的增長點。
李克強會見斯洛文尼亞總理
在會見采拉爾時,李克強表示,中斯兩國經濟發展契合度高,務實合作前景廣闊。中方愿積極參與斯方科佩爾港升級改造和鐵路建設項目,并以中方提出的“三海港區合作”倡議為依托,同斯方開展貿易園區、物流、裝備制造和交通基礎設施等合作。
李克強會見立陶宛總理
在會見布特克維丘斯時,李克強表示,雙方要對接發展契合點,鐵路、港口、工業園區建設合作。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電子商務合作,擴大文教、旅游、地方等領域交流。
李克強會見匈牙利總理
在會見歐爾班時,李克強表示,匈塞鐵路是中匈、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大項目和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依托,具有示范意義和帶動效應,雙方要加緊籌備,為項目施工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將其打造成中匈以及“16+1合作”的典范工程,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不斷深化合作積累信心和經驗。
24號下午,李克強還會見了羅馬尼亞副總理和斯洛伐克副總理。
楊晶、周小川參加上述會見。
張德江與阿根廷副總統兼參議長舉行會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25號在人民大會堂與阿根廷副總統兼參議長布杜舉行會談。
張德江說,近兩年來,習近平主席和克里斯蒂娜總統成功實現互訪,分別簽署和發表了建立和加強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這為中阿開展互利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同阿方一道,不斷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對接發展戰略,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張德江說,立法機關交流合作是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全國人大將繼續與阿根廷議會加強友好交流與合作。雙方應盡早啟動即將簽署的政治對話機制,推動兩國立法機關交流實現機制化、常態化,加強在立法、監督等方面的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應共同為中阿合作營造更加穩定、透明、公正的法律和輿論環境,保障雙方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加快政府間合作協議的批準進程,推動盡早落實雙方重大合作項目,積極為兩國地方和企業合作牽線搭橋,助力中阿經貿合作實現提質升級。應密切在多邊議會組織內的合作,加強在全球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議題上的協調配合,維護共同利益。
布杜說,阿根廷議會與中國全國人大即將建立政治對話關系,不僅將對兩國立法機關的交流合作起到重要促進作用,也將進一步豐富阿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
會談結束后,張德江與布杜共同出席了《關于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阿根廷議會建立政治對話關系的協議》的簽字儀式。
王晨參加上述活動。
紀念鄧力群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舉行 劉云山出席
紀念鄧力群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25號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座談會。
鄧力群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座談會上深切緬懷了鄧力群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風范,強調要學習他堅守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刻苦學習敏于求知的可貴品質、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強調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座談會前,劉云山還會見了鄧力群同志的親屬。
【新理念 新發展】調結構 讓中國經濟健康前行
在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四個“沒有變”,其中“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表明中國將繼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增長。今天的“新理念
新發展”一起來看《調結構 讓中國經濟健康前行》。
這兩天,在江西贛州,一條年產6000噸高性能磁鋼的生產線剛剛投產,這種磁鋼材料是稀土的深加工產品,主要應用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節能電梯等新興行業。
技術升級后,原來生產100噸磁鋼要用5噸重稀土,現在只需要3噸,一年下來就能節省120噸寶貴的重稀土資源。
轉型升級,讓贛州開始告別“賣資源”時代,進入稀土全產業發展模式。這背后,正是國家力促結構調整的宏觀政策在發力。今年以來,“中國制造2025”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帶路,“互聯網+”讓傳統產業出現新生機,而簡政放權、降稅清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在中高端制造領域,中國企業更是不斷占領新的制高點。不久前,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盾構采購合同在鄭州簽約,中國企業將一次性向以色列出口6臺直徑7.53米的大型盾構機。
近幾年,在工業整體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我國的高技術產業持續保持高增長。今年10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高于整個工業5.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2.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9%。
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服務業占比不斷加大。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而近期中央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明確了在供給側加大調整力度。
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占比加大,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未來中國保持全球競爭力的不變主題。推動世界經濟的平穩發展,夯實百姓福祉的財富根基,中國經濟肩負的這些歷史使命,要求我們必須用全面深化改革鋪就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道路,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航程。謀勢而動,乘勢而上,中國經濟一定能實現持續繁榮!
俄戰機遭土擊落重創俄土關系
24號,俄羅斯空軍一架蘇-24轟炸機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被土耳其空軍擊落,隨后在敘利亞一側墜毀,機上一名飛行員在跳傘時遭襲身亡。另一名飛行員被敘利亞政府軍救出,送往位于拉塔基亞的俄羅斯空軍基地。
俄羅斯軍方確認,一架蘇-24轟炸機當天被土耳其F-16戰機用空對空導彈擊落,機上兩名飛行員在飛機墜毀前跳傘逃生,但一人遭地面火力襲擊身亡。
網上有視頻顯示,兩名飛行員彈射出艙,在打開降落傘下降時,遭多名地面武裝人員射擊。不過這段視頻的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俄軍方說,這架戰機墜毀在距離土耳其邊境4公里處的敘利亞一側。俄方強調說,俄方的飛行記錄顯示,飛機并沒有進入土耳其的領空。
當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說,俄羅斯把土耳其看作是友好國家,不知道土耳其為何要擊落俄戰機。俄羅斯戰機被擊中時并沒有對土耳其構成任何威脅。
普京說,俄羅斯不能容忍這種犯罪行為,這起事件將嚴重影響俄土關系。
事件發生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取消了原定25號在土耳其舉行的俄土外長會晤。俄羅斯國防部也宣布將停止與土耳其的軍事聯系。
對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4號說,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土耳其保護自己邊境的權利。根據土耳其軍方公布的飛行路線圖,俄戰機曾在飛行途中短暫進入過土耳其領空。
埃爾多安還說,俄羅斯戰機打擊的是敘利亞反對派中的土庫曼人,而這些人是“土耳其的親人”。
國際聯播快訊
突尼斯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24號,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中心一輛運送總統衛隊士兵的車輛發生爆炸,導致至少12人死亡、20人受傷。突尼斯總統埃塞卜西當晚發表講話,稱這一事件為“恐怖襲擊”,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一個月。目前,還沒有任何組織宣稱制造了這起事件。
今年3月、6月,突尼斯兩度遭到襲擊,造成數十人死亡,極端組織宣稱制造了這兩起事件。
德法建議設立百億歐元“難民基金”
24號,德法兩國經濟部長在柏林會晤后宣布,雙方共同提議歐洲建立一個100億歐元、約合68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幫助歐洲國家應對眼下這場難民危機。這一基金主要用于加強邊境安全,為難民提供生活所需等。
歐盟委員會近期預計,目前的難民潮可能會持續到明年,明年年底前進入歐盟的難民總數預計將達300萬。
芝加哥警察近35年首被控一級謀殺
24號,因在去年10月槍殺17歲黑人青年麥克唐納,美國伊利諾伊州庫克郡檢方正式以一級謀殺罪起訴芝加哥警察范戴克。如果罪名成立,范戴克將面臨至少20年監禁。當地媒體稱,這是近35年來芝加哥警察第一次以一級謀殺罪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