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宋 杰
昨日,市經信委、市征信管理辦公室在2015上海誠信活動周發布會上,介紹了上海誠信體系建設的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有人信用狀況因“存在法院生效判決未執行記錄”公務員報名審核沒有通過。記者了解到,現在市信用平臺歸集信息事項拓展至3441項,信用平臺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失信有懲戒的案例將成為常態。
記者了解到,信用平臺也會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平臺上的信用記錄有時間期限,一段時間后就會清除負面記錄。
失信有懲戒:
兩人因報考公務員被拒
上海誠信體系建設十大典型應用案例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上海市公務員考試招錄信用核查。
從去年開始,市公務員局通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市信用平臺)查詢31968名2015年度網上報名人員的信用狀況,發現兩名報考人員分別存在法院生效判決未執行記錄。經慎重考慮,市公務員局作出有法院生效判決未執行記錄的考生,報名審核不予通過并退還相關報名費用的決定。市經信委副主任、市征信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邵志清介紹,還發現其他報考人員存在酒駕、交通違章等情況,根據失信程度,也會對這些報考者產生一定影響。
2014年,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查詢區內9835家企業、15000個自然人。經核查比對后,發現企業中有1308家單位存在稅務局、人保局、高院的相關處罰或判決記錄,自然人有8人存在衛計委的社會撫養費處罰記錄。自貿區管委會將這些有負面記錄的企業和自然人納入重點監管名錄。
守信有實惠:
上“紅榜”更易評先評優
除了失信被懲戒外,守信的也會享受實惠。浦東新區洋涇街道根據轄區內居住形態多樣、工作對象人群多元分化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庫、二榜、三機制”的社區誠信建設框架,“一庫”指社區誠信檔案數據庫,主要收集社區居民(社區單位)誠信示范行為、好人好事,以及在群租、“三違”、無序設攤、欺行霸市等領域中的不法行為以及其他失信行為;“二榜”指基于社區誠信檔案數據庫建立的誠信紅灰榜,紅榜內容主要是由社區各方評判遴選,逐步匯聚、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誠信案例,灰榜采取負面清單管理,主要是違法違規、道德失范、行為不當等負面行為;“三機制”指保障社區誠信建設運作的工作機制,包括“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社會組織+居民”的三聯動運作機制,試行誠信量化評判的誠信記錄評分機制,以及誠信數據對接共享機制。
誠信紅榜選出后,街道即安排上榜的老年社區居民享受一次高水準的免費體檢服務,并在入住“長者照護之家”、享受洋涇數字學習港教育課程、參與各類評先評優、得到物業費減免等方面向誠信者傾斜,體現了誠信的“含金量”。
涵蓋各方面:
歸集信息3441項事項
據了解,本市信用平臺信用信息一直在擴容,截至近期,市信用平臺數據歸集單位已拓展至百家左右,歸集信息事項拓展至3441項。“如地鐵逃票就屬于其中一項。”邵志清說。記者也了解到,現在信用平臺信息幾乎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如違法搭建、群租、破壞房屋承重結構、非法營運、出租司機繞路宰客、借書逾期不還、破壞書籍、長期欠繳水電煤費用等信息都會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供政府部門、信息主體自身、信用服務機構等查詢。
“為全市法人和市民在線免費提供一次信用查詢報告”是2015年市政府十大實事項目之一,信用可在上海誠信網、微信、手機APP 等渠道實現在線查詢。據介紹,截至目前已經有近500萬個人查詢信用信息。為了保證信息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分為公開信息和授權查詢信息,查詢時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明。所查信息屬于公開信息的,不需要取得信息主體的授權; 屬于授權查詢信息的,需要提供信息主體的書面授權證明。簡單來說,考慮到保護個人隱私等原因,想要查詢他人比較“私密”的信息,需要得到對方的授權。
據了解,信用平臺信用記錄有時間期限,一段時間后就會清除負面記錄。“有的期限是1年,有的是5年,根據情況期限有所不同。”邵志清說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