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9月發布第一批7項行業信披指引后,上海證券交易所11月22日對外發布第八號至第十三號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第二批指引涉及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鋼鐵、光伏、建筑、服裝、新聞出版六個行業。滬市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披露規則體系由此基本到位。
此前,中國證監會針對商業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類公司出臺專項行業披露規定。上交所近期發布兩批共12項分行業信息披露指引,覆蓋了滬市上市公司主要行業,合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已接近滬市上市公司總量的70%。
此次發布的行業指引,繼續遵循前期行業指引確立的強制與自愿相結合原則,除要求公司按規定披露重大行業經營性信息,也鼓勵公司圍繞自身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主動規范地披露其他有助于投資者決策的信息。同時,指引強調公司應當合理引用行業數據,保持披露口徑一致,確保公告表述簡明易懂,避免使用復雜艱澀的行業術語。
具體內容上看,此次發布的行業指引具有兩方面特點。一是引導傳統產業公司圍繞打造核心競爭力,披露轉型升級方向。近些年,傳統行業公司積極謀求轉型升級,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指引要求公司披露經營特鋼等優勢產品、調整優化產能結構、拓展電商銷售渠道的情況;服裝行業指引則要求公司披露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加強品牌運營管理、創新產品銷售模式的情況。二是督促新興產業公司解析價值鏈條,加大風險揭示力度。實踐中,中小投資者熱衷追逐新興產業概念,但對相關公司業務往往缺乏正確理解。有鑒于此,此次行業指引加大了對新興產業、新生業態及相關經營風險的披露力度。如光伏行業指引要求公司根據自身所處產業環節及產品類型,披露關鍵技術指標,并說明相關經營風險;新聞出版行業指引要求公司結合主營業務,披露發展在線閱讀、在線教育、互聯網游戲等衍生業務的情況,并量化具體指標,幫助投資者理性決策。
上交所今年年初全面實施分行業監管以來,公司監管部門始終將行業監管的理念和邏輯貫徹于日常監管之中。據統計,在2014年年報及2015年半年報事后審核中,共提出1800余項與行業相關的非財務問題,約占事后審核問題總數的60%。與此同時,滬市公司披露行業經營性信息意愿也明顯增強。前期首批7項行業指引發布后,已有近200家公司在臨時公告或三季報中按要求披露了定期經營數據等行業經營性信息,涉及零售、電力、汽車等多個行業,得到市場和投資者普遍認可。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分行業指引的披露重點是年度報告中的行業經營性信息。2015年年報將首次全面執行滬市行業信息披露指引,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將加大規則宣傳解釋力度,引導公司在年報編制中認真落實行業指引的各項要求,提高行業經營性信息的披露質量。同時,有針對性地強化年報事后審核力度,對行業信息披露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將督促其及時補充披露,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促進投資者理性投資。(周松林)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