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孫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方近期多雨氣象過程是受到了極強厄爾尼諾的影響。
今年的極強厄爾尼諾和印度洋全區持續偏暖,共同導致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受副高外圍氣流的引導,來自孟加拉灣和副高西側偏南暖濕氣流不斷的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在低層形成水汽輻合,造成今年南方9月以來降水持續偏多。
孫冷說,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模式及統計方法預測結果,此次極強厄爾尼諾于2015年12月達到峰值的可能性比較大,并將持續到2016年春季。
專家表示,極強厄爾尼諾如何影響我國天氣氣候是一個難題,因為中國處于厄爾尼諾發生區的上游,影響途徑復雜多變。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厄爾尼諾的發生會導致冬季風的強度偏弱,很可能造成我國冬季氣候偏暖,而具體影響還需進一步監測。
除了長江流域的冬汛,厄爾尼諾還導致華南多地出現異常天氣。今年入冬以來,廣東多地迎“暖冬”,連日來全省最高氣溫達30℃以上。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比常年平均溫度持續偏高的現象。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從2014年5月開始,2015年10月海溫距平累積值為18.4℃,達到極強等級。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么鬼?
反厄爾尼諾現象怎么形成的?
最近,朋友圈被這么一條謠言刷屏:“由于今年發生了1950年以來最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冬天將面臨極端的嚴寒氣候……今年北京將迎來近30年來最冷的冬天。”說法貌似很專業范兒,并涉及到了“最強”“最冷”以及“極寒”這些讓人一聽就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字眼兒,所以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眼球并快速傳播,尤其是11月6日北京大雪紛飛,更是讓這條流言甚囂塵上。網上已經有很多氣象專家在用專業知識和數據辟謠了,我們這里不再贅述,今天主要來說說這個名字古怪的厄爾尼諾,尤其是它的“親戚”反厄爾尼諾是怎么形成的。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