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銀行交出三季度“答卷”,近日一則消息悄然傳開,稱今年內已有近40位銀行高管出走,而基層員工也出現“排隊”離職現象。銀行等傳統金融員工離職是否已成常態?原因為何?最終又去向哪里?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了珠三角地區尤其是廣深兩地銀行發現,確實有一些銀行中層及基層員工被挖角,但業內人士也表示,任何行業都會有高潮和低谷期,應該更加平和地看待傳統金融行業人的離職與職業選擇。
都是降薪和不良率惹的禍?
近日,一則“年內37位銀行高管離職”的消息占據了不少網站頭條。據稱,這波離職潮涉及的主要有董事、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以及分支行行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年初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因個人原因請辭。此后,上市銀行中,先后有交行、興業、中行等發布公告宣布高管離職信息,但羊城晚報記者查詢發現,這些離職高管的具體去向并未被提及。
有報道稱,銀行高管離職普遍和今年銀行慘淡的三季度成績單有關。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已放緩至2.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9.7%。彼時,媒體曾驚呼“銀行凈利潤增速進入個位數時代”,不料今年三季度,四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已滑至1%左右,被稱為進入“零”時代。
銀行利潤增速下滑和不良率上升,被認為是銀行業入冬的一個信號,也被解讀為銀行高管紛紛離職的主要原因。此外,有分析認為,國有銀行高管限薪令也使得部分高管選擇離開體制。不過,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對這一說法并不認同。
難言高管離職潮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述報道統計的37位離職高管,還包括一些地方支行行長甚至中層干部,其實并不恰當,因而并不能輕言整個銀行業已經出現高管離職潮的現象。
“一些高管離職,既有可能是個人原因主動離職,也有可能是另有任用”,一名國有銀行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并不能代表整個銀行業的衰落。
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鄒新月表示,隨著銀行不良率上升等因素,銀行的高管承擔的責任未變甚至壓力更大,限薪令讓一部分人選擇離開銀行體系也并非不可能,“但這并不算是壞現象,行業與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也是正?,F象。”鄒新月認為,這并非意味著整個銀行業就進入了冬天。何況一些國有銀行總行層面的高管離職屬于職務上調整,并非完全個人因素。
基層員工排隊辭職?
銀行離職高管究竟去了哪里?上市銀行未曾披露,但是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則被認為是傳統銀行人才出走的新去向。
在高管離職新聞頻現報端的同時,關于銀行基層員工迅速流失的話題也從未停止過。有傳言稱,當前一些基層銀行的員工甚至出現了排隊要求辭職的現象,并且有銀行為此簡化了離職的手續。
基層員工的流動是否比以往更頻繁?羊城晚報記者從珠三角本地的各家銀行了解到,與過去相比,2015年銀行基層員工的辭職現象,確實較以往更加頻繁。
“不過也并沒有部分傳言中的那樣夸張”,上述國有銀行的中層管理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受到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吸引以及國家鼓勵大眾創業的政策支持,確實有不少基層員工以及中層管理干部選擇離開傳統金融行業。
互聯網金融挖角薪水高
“基層員工離職和高層離職不同,更多的可能是個人原因,包括職業發展上的考慮”,鄒新月認為,新興行業由于人才缺乏和薪水吸引力,都可能是傳統金融行業人選擇離開的原因。
深圳一位P2P業內人士就透露,當前互聯網金融對于風控等核心崗位人才仍“一人難求”,除了同行挖角,銀行也成為挖角優先考慮的渠道。他更透露,某銀行的信用卡總部由于位于深圳,其核心的成員團隊幾乎已經在年內完全被互聯網金融企業挖角。
羊城晚報記者此前就曾梳理過,當前包括融資易、正勤金融在內的多家廣州P2P企業的創始人和高管團隊,均有來自銀行分行層面的主要負責人,而這些人士通常都帶領多個銀行系部下加入了互聯網金融的大軍。
此外,隨著消費金融、私募等機構今年迅猛增長,不少銀行的零售人員也出現離職出走的情況。“一些銀行的零售人員手中掌握著一些高端客戶資源,這也成為一些財富管理公司、私募等重點挖角的對象”,有業內人士分析,相對于銀行近年來盈利增速放緩,不少基層人員都感嘆壓力比較大,新公司和環境能夠起到舒緩的作用。
對此,鄒新月表示,應淡定看待基層員工離職的現象?!般y行的晉升渠道相對狹窄,互聯網公司可能更加具有活力”,鄒新月認為并不需要過度解讀。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