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方案已初步擬定,并將在證券法修訂完成后與注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時間為明年上半年。根據該方案,戰略新興板定位與創業板相同,審核標準與主板一致,并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挑選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獲得券商推薦以及招股書披露完備且符合資質的企業在該板上市。挑選標準之一是公司收入中50%以上必須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
該方案也明確了戰略新興板上市標準將注重非盈利性指標,并設置了四套評判標準:一是市值(10億)+現金流(經營性現金流2000萬)+收入;二是市值(15億)+收入(1億);三是市值+凈利潤;四是市值(30億)+股東權益(2億)+總資產(3億)。
對于新興板的上市標準,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曾透露,戰略新興板將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將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增加“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現金流”、“市值+權益”等多套財務標準,并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產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方案還提到,戰略新興板上市主體短期內以境內主體為主。而對紅籌回歸導致的實際控制認定、期權激勵等問題,傾向于放松管制,但對此目前沒有明確時間表和標準;拆紅籌時所導致的稅務成本會有一些回避和減免途徑。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戰略新興板未來會吸引部分中概股、紅籌股回歸,但這并不是戰略新興板的重點。
據悉,該方案提到,未來新興板境內再融資將會放松監管,逐步與香港趨同;初步擬定的退市條件可能包括市值低于某值或交易量作為標準。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