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以來的近兩千年來,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秦二世胡亥應驗了這一預言,把秦朝滅亡的所有責任一股腦兒推到了他的身上。然而,細究這段歷史可以發現,亡秦者非胡也,乃子嬰也。
本文摘自:《百家講壇(紅版)》2012年5月刊,作者:侯濤,原題為:《子嬰:大秦王朝的真正掘墓人》
秦始皇年間,方士盧生從東方回到咸陽,帶回一本《錄圖書》,這本讖書上記錄著一個驚天秘密:“亡秦者胡也。”東漢以來的近兩千年來,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秦二世胡亥應驗了這一預言,把秦朝滅亡的所有責任一股腦兒推到了他的身上。然而,細究這段歷史可以發現,亡秦者非胡也,乃子嬰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趙高、胡亥和李斯合謀發動沙丘之變,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寶座,并矯詔賜死皇長子扶蘇,隨后打算對名將蒙恬下手。這時,子嬰在歷史上第一次出場,他力諫秦二世不可,認為這樣對內會使群臣互不信任,對外則使戰士斗志渙散。
然而,秦二世并沒有聽從諫言,仍舊賜死了蒙恬。不久,秦二世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以及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開血腥大屠殺。但令人奇怪的是,子嬰竟然能免遭殺戮。后來胡亥被趙高所殺,野心極度膨脹的趙高試圖自立為帝,但發現群臣和將領們都不支持他,于是不得不迎立子嬰。不過,趙高也留了一手,他聲稱六國故地相繼起事,秦已失去對整個華夏大地的控制權,故而子嬰不該再稱“皇帝”,只適合當“王”,稱“秦王子嬰”。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大軍進抵灞上,距咸陽只有百里之遙。子嬰守著一座龐大的都城,既無可戰之兵,又無可守之險,只得接受劉邦的“約降”條件,下令秦殘余部隊停止抵抗。他自己則“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恭恭敬敬地向劉邦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這一刻正式滅亡,子嬰也只當了46天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