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九月,趙高讓子嬰先行齋戒,然后再到宗廟拜見祖先,接受傳國玉璽。齋戒了五天之后,子嬰對他的兩個兒子及心腹韓談?wù)f:“趙高殺害了二世皇帝,他害怕群臣誅殺他,才假模假樣來扶立我。我聽說趙高已與楚國訂立盟約,屠殺秦宗室以后由他在關(guān)中稱王。如今讓我齋戒后去宗廟,正是想借機殺我。我如果稱病不去,他一定親自前來,他一來我們就殺了他。”趙高多次派人來請子嬰去宗廟,子嬰都不起行,趙高只得親自來請。按照預(yù)定計劃,子嬰命韓談刺殺了趙高,隨后在咸陽當(dāng)眾滅了趙高三族。
縱觀歷史,子嬰巧計殺趙高同崇禎滅魏忠賢頗為相似,不僅如此,這兩位君主以后的表現(xiàn)也如出一轍:前明后昏,都成了各自王朝的掘墓人。
子嬰誅殺趙高之際,項羽、劉邦兩支大軍正從東、南兩面逼近秦都咸陽,于是子嬰派兵據(jù)守峣關(guān),抵御東方起義軍。沒料到,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一面派遣酈食其、陸賈游說守關(guān)將領(lǐng),用重利引誘他們投降,使他們放松了防務(wù);一面又命軍士悄悄繞過峣關(guān),從背后偷襲秦軍。劉邦大軍占領(lǐng)峣關(guān)后繼續(xù)北進,在藍田南一戰(zhàn)中取得重大勝利,秦軍潰退至藍田以北。劉邦一邊“益張疑兵旗幟”,制造聲勢,一邊重申軍紀(jì),受到秦地百姓的歡迎。秦軍懈怠之時,起義軍連續(xù)猛攻,再獲全勝,全殲藍田秦軍。至此,咸陽附近秦軍的最后一點有生力量也損失殆盡,子嬰手中再也沒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劉邦奪取咸陽了。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大軍進抵灞上,距咸陽只有百里之遙。子嬰守著一座龐大的都城,既無可戰(zhàn)之兵,又無可守之險,只得接受劉邦的“約降”條件,下令秦殘余部隊停止抵抗。他自己則“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恭恭敬敬地向劉邦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這一刻正式滅亡,子嬰也只當(dāng)了46天秦王。
子嬰投降劉邦之后,以樊噲為首的一批將領(lǐng)提議殺掉這個亡國之君,但劉邦不同意這樣做,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降服,又殺之,不祥。”他命人將子嬰一干人等看押起來,待以后再作處理。然而,作為亡國之君的子嬰終究未能在亂世中茍全性命。
一個多月后,項羽也率大軍抵達關(guān)中,劉邦部將曹無傷向項羽謊報稱,劉邦將自立為關(guān)中王,以子嬰為丞相,結(jié)果項羽設(shè)下鴻門宴。鴻門宴之后沒幾天,項羽指揮自己的軍隊開進不設(shè)防的秦都咸陽,處死子嬰,縱兵屠殺咸陽無辜百姓,大肆劫掠宮中和民間財物,隨后放火焚燒秦宮室和官府,熊熊大火長達三月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