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 通訊員 張海濤)歷經四年建設,“天橋藝術中心”將于11月20日正式落成,成為國家大劇院之外,北京的第二座現代化劇場集合體,也是新天橋的主要建筑。隨著天橋藝術中心一起投入使用的還有“天橋市民廣場”。
天橋藝術中心是新天橋的“重頭戲”。它位于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天橋劇場之間,占地1.65公頃,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包括一個擁有1600座、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綜合性劇場——是北京城第一座音樂劇專業劇場,未來將以國內外音樂劇為主,輔以綜藝晚會、話劇、舞劇、小型演唱會、芭蕾等演出。此外,還有一個1000座的中型戲劇場,一個400座的小劇場和一個300座的多功能廳。
據天橋藝術中心的負責人介紹,天橋藝術中心作為一個面向大眾服務的劇場,低票價是它的第一個必要選擇,將嘗試通過會員優惠、打包票務等形式降低票價,讓觀眾從路人變成票友,愛上劇場藝術;同時也將通過推出“低價票”、“惠民票”等方式,努力讓更多的百姓走進劇院,欣賞到高質量的劇目。
傳統劇場只在有演出的時候,才對公眾開放。但是,天橋藝術中心卻是一個開放的藝術空間。藝術中心規劃了大量的開放互動區,用以舉行主題展覽、文化沙龍、藝術普及等眾多類別活動。“全天候”打開大門將為更多熱愛文化、愿意感受文化氛圍的市民提供平臺。開業后,無論是否觀看劇院內演出,市民均可自由進出天橋藝術中心開放互動區,參與各類活動,體驗藝術帶來的樂趣。
另據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天橋藝術中心開幕演出季將開設“新經典、新體驗、新力量”三大主題,邀請了包括中國、英國、法國、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6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院團,呈現包含音樂劇、話劇、音樂會、娛樂秀等多種類別的精彩演出。開幕演出季首演大戲為音樂劇大師韋伯的代表作——大型音樂劇《劇院魅影》,該劇獲得超過50個世界主要戲劇獎項,迄今已在全球27個國家、145個城市演出。
晨報內存
2009年,北京市出臺“城南行動計劃”,要“打造天橋演藝品牌”,新天橋建設隨之啟動。除建設有天橋藝術中心外,天橋藝術大廈、天橋匯、天橋市民廣場、天橋歷史景觀等一批煥發生機的文化藝術項目在新天橋拔地而起。新建設的場館如今成為當地最靚麗的風景,也將成為京城百姓的文化藝術殿堂。
“新天橋”什么樣?
天橋市民廣場延續老天橋傳統
隨著天橋藝術中心一起投入使用的還有“天橋市民廣場”,它位于天橋藝術中心北側,地上部分是街頭文化展覽、演藝展示、藝術交流和戶外多形式的展演平臺,天橋老藝人將在這里延續“老天橋”;地下一層是“民俗博物館”;地下二、三層為停車位。
市民廣場還將承擔天橋藝術中心觀眾和地鐵8號線客流的疏散功能,已經完成了與地鐵8號線的接駁方案,這意味著市民乘坐將來通車的8號線三期,可以直接到達天橋市民廣場乃至天橋藝術中心。
天橋匯定位特色化小劇場群
目前正在改造之中的“天橋匯”將定位為特色化小劇場群,將引入戲曲、曲藝、雜技等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擔負著展示傳統文化和天橋歷史的重要功能。與鄰舍天橋藝術中心的現代化劇場交相輝映,滿足人們差異化文化需求。同時推動實現北緯路、南中軸路道路規劃,改善區域交通秩序。
天橋藝術大廈搭文化服務平臺
“天橋藝術大廈”已建成投入使用。它把著整個新天橋的“金角”,是演藝文化產業的辦公集聚地,將逐步成為新天橋的演藝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同時具有文化演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北緯路與永安路拓寬提升環境
一大批涉及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產業發展的項目也有了新進展。其中包括,香廠新市區保護與發展規劃方案征集工作、北部平房區住房與環境改善;新泰安里與板章路商住樓文保騰退;北緯路與永安路拓寬工程;地鐵8號線天橋站和南中軸路疏堵工程、環境景觀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