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大渡口區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上線運行成功,標志著大渡口區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電子化支付成功上線試運行以來,大渡口區共計發生電子支付業務313筆、金額1387.15萬元,其中,財政直接支付173筆、金額1095.2萬元,授權支付151筆、金額291.95萬元,電子支付系統運行安全穩定,業務運轉高效流暢,達到了“安全、便捷、高效”的電子化管理目標。
一、目標明確到位。結合大渡口區資金規模和總量相對偏小,資金結構相對清晰等業務特點,該區支付電子化改革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逐步深入”。試點范圍方面,選擇兩家技術實力較強的銀行和內控制度較為完善、會計基礎較為扎實的預算單位作為首批改革試點單位。資金業務方面,預算資金和財政代管資金同步納入改革范圍,財政直接支付業務和授權支付業務全部實行電子化支付管理。運行方式方面,三級等保測評完成之前,實行新舊渠道“雙軌并行”,電子支付和紙質流程同步進行,確保安全過渡。
二、管控措施到位。在管理制度上,實行“1+5”體系,草擬了《重慶市大渡口區國庫集中支付業務電子化管理暫行辦法》《大渡口區國庫集中支付業務電子化管理實施細則》等6個系列規范性文件,為支付電子化改革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印章管理上,設置“兩章兩崗”模式,電子印章制作由國庫科和支付中心分別履行審核和經辦崗職責,印章設置均為兩崗簽章完成同種單據的傳遞,從內控管理上切實保障了支付數據的安全性。在支付程序上,財政直接支付業務實行7崗審簽制,分別經由單位和財政審核崗,嚴格按照支付流程完成,授權支付業務除現金外由單位進行自助柜面系統完成交易。
三、風險防范到位。執行管理分工AB角制,在崗位無縫銜接的同時,對印章系統和CA系統的制作和授權,增設新崗,執行雙AB角制,相互制約。實施應急預案保障制,對電子憑證傳遞無法完成、電子支付業務系統無法運行的等各種突發性緊急事件,制定并及時啟動故障排除應急預案,確保支付順利進行。設立數據管理專管制,嚴格執行電子憑證數據相關規定,對數據專人專管,每天定時備份并按級次分別備份到市級服務器和區級服務器。對重要的數據庫數據,實行本地、異地備份和遠程備份三地備份制度,確保支付系統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