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突出的財政壓力,汕尾市財政部門牢固樹立“支持企業就是支持發展,支持企業就是培植財源,支持企業就是保障民生”的理念,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搶抓全省大力推進振興粵東西北和產業共建新機遇,從四個方面入手全力助推企業發展。
一、減稅降費,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一是積極完善和落實財稅聯席會議制度,穩妥推進“營改增”等各項稅收改革工作,確保所有行業總體稅負只減不增。切實加大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自產農產品、鮮活肉蛋流通企業等的增值稅優惠力度,2016年全市享受增值稅稅收優惠企業共313戶,涉及免稅銷售額共26.65億元;全面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2017上半年全市享受小微所得稅優惠的企業556戶,減免稅額493.73萬元,戶均減免稅額0.89萬元,政策實際受惠面達到100%;不斷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2016年度全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實現雙增長,戶數同比增長300%和加計扣除金額同比增長1456%;二是2016年以來,聯合我市發改部門及時轉發并公開了《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免征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粵發改價格〔2016〕180號)、《關于轉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擴大有關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圍的通知》(粵財預〔2016〕57號)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廣東省民政廳關于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的通知》(粵發改價格函〔2017〕3159號)等中央、省降費政策文件,要求相關執收部門嚴格對照執行國家和各地明令取消、停征、免征以及降低征收標準的收費政策;自2016年10月1日起,我市免征特種作業安全技術考試費、職業病診斷及鑒定費、河道管理范圍占用費等市縣級收入,全面實現了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自2016年2月1日起,全市范圍內停止通過向社會征收方式籌集價格調節基金,通過非稅收入管理系統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進一步規范了金融領域、港口、人才流動等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截至2017年6月30日,2017年各項收費減免金額共計7192.94萬元(其中,行政事業性收費4570萬元,,政府性基金1982萬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640.94萬元)。
二、加大力度,扶持“三大產業”發展。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做強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等“三大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對接省振興粵東西北和產業共建有關政策,靈活采取貸款風險補償、產業基金等方式,綜合運用財政補貼、獎勵、貼息等政策,著力扶持企業發展。截止2017年6月30日,市級財政共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5329萬元(其中,投入專項資金15329萬元扶持投資總量大、產業關聯性強、對全市經濟拉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與省粵科金融集團各出資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億元,設立規模4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科技創新領域優質企業的發展)。
三、搭建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平臺和政策性擔保公司作用,助力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汕尾市出臺了《關于設立汕尾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平臺的工作方案》,推動建立“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平臺”,平臺計劃總規模為5000萬元,首期市級財政已投入風險補償金1000萬元,計劃逐年增加到5000萬元,由商業銀行按鋪底金額放大10—15倍的比例向我市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目前合作銀行已貸給中小微企業5筆共920萬元,合作銀行放款利率不超過基準利率1.3倍;同時,市級財政籌資資金5000萬元與廣東省融資再擔保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汕尾市普惠金融(汕尾)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目前擔保公司已開始正常運作,從而改善了我市融資環境,撮合優質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產品服務對接。
四、深入調研,了解企業經營現狀。由市分管領導帶隊,市財政部門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市級和縣(市、區)重點企業走訪,向企業宣傳各項惠企政策,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政府服務企業情況,就如何解決企業改制不徹底存在的遺留問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企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提出了建議,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可操作能落實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