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源遠而流長。邵陽市財政局堅持“政府不舉債、政府不兜底、政府不固定回報”的原則,嚴把“五大關口”,嚴禁各類借PPP變相舉債的行為,規范實施PPP項目。
一是嚴把“項目入口”關。在項目適用領域界定上,限定在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規定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重點在現金流充裕,PPP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的領域實施PPP模式。對于不屬于公共服務的純商業化項目、變相的BT項目,以及僅涉及建設、無運營內容的純工程項目,在項目識別階段一律從項目庫中予以剔除,不得實行PPP模式。
二是嚴把“財承論證”關。采取“回歸分析+因素分析”的方法,科學預測未來年度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并建立了中長期財政規劃。在全面了解掌握市本級PPP項目總量、財政支出責任總額及占比情況下,嚴格將已實施的PPP項目的財政支出控制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以內。
三是嚴把“信息公開”關。嚴格按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17〕1號)的要求,通過“邵陽市財政局PPP專欄網站”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公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物有所值評價報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項目實施方案、項目資格預審公告等內容。
四是嚴把“政府采購”關。嚴格按照《預算法》《合同法》《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招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及其補充通知等法律法規規定,采取法定采購程序,綜合評估社會資本方的專業資質、技術能力、管理經驗、財務實力和信用狀況等因素,依法擇優選擇綜合實力強、誠實守信的社會資本方。同時,依托市政府采購信息平臺,及時、充分公開項目采購信息;加強對項目政府采購環節的監督管理,保證項目采購過程公平、公正、公開。
五是嚴把項目“配套服務”關。出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咨詢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市PPP專家庫,并對在邵陽市進行PPP項目咨詢的咨詢服務機構實行年度績效考核,對市PPP專家進行動態管理,確保PPP項目獲得高質量、高效率的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