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新融資模式。圍繞提高融資效率,積極創新安置方式,探索實行政府組織居民自行購買和政府統一購買存量房等方式融資,促進消化市場存量房,盡可能縮短居民回遷安置期。同時,在全省率先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進行項目融資,通過公開招標、單一來源采購或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棚改項目承接主體,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和項目建設進度,向服務承接主體支付項目建設費用,實現了“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在原有國開行和農發行基礎上,將工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其他15家商業性和股份制銀行也納入融資服務范圍,進一步加大了資金保障力度,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同時,通過比較各銀行提供的貸款利率、貸款期限、擔保抵押等條件,擇優選取對接銀行,促進了銀行同業競爭,提升了金融服務質量,降低了政府融資成本。
三是提高融資效率。積極與省財政廳和有關金融機構溝通對接,加強與市發改、規劃、建設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簡化辦事流程,開通“綠色通道”,加快項目申報效率。根據各區市項目進度,按照“成熟一批、申報一批”的原則,搶時間、趕進度,分批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執行協議,及時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確保項目早授信、早拿到貸款、早見到實效。
四是促進民生改善。據統計,威海市實施的棚改建設項目,共可拆遷住宅建筑面積541萬平方米,新建安置房39133套,惠及8.69萬戶居民。通過政策性融資實施棚戶區改造,加強市政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居民住房面積和結構,提升了居住舒適度,幫助困難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民有所依”。同時,也有效拉動了投資和經濟增長,加快了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