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財政投入,連續三年列入“十大民生實事”。從2015年開始,城市書房連續三年被列入溫州市“十大民生實事”。截至目前,溫州市財政已投入1386萬元,建成城市書房27家,年底預計建成31家。在財政資金的保障下,城市書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RFID技術,實現無人值守和24小時全天候服務,突破了傳統圖書館輻射范圍和開館時間的限制,構建高效、便捷的15分鐘都市文化圈。
二是創新投入方式,引導全社會“眾籌”。27家建成的城市書房,除9家場館由政府投資建設外,其余18家場館由社會各界免費提供場地投資建設。每建成一家城市書房,市財政一次性給予20萬建設補貼。通過以補促建的激勵機制,調動了社區、企事業單位“眾籌”合作多方共建城市書房的積極性,使城市書房以網格化嵌入式方式走進社區。不但拓寬了公共圖書閱讀陣地建設,而且解決了長期以來公共文化設施選址難、資金不足的問題,將城市書房打造“家邊的圖書館”,從而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
三是少投入、多產出,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城市書房采用統一集中、規范管理模式,該體系內的所有圖書、數字資源由溫州市圖書館統一調配。市財政注重對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2016年投入597萬元對市圖書館軟硬件進行全面升級,以信息化建設提升城市書房管理水平,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的資金績效。較傳統圖書館相比,城市書房在場地和人力上的社會化運作,更節約人力財力成本,使該模式能夠在全省甚至全國得到廣泛的復制和推廣。浙江省2017年全面推廣溫州城市書房模式,江蘇省揚州市、上海市嘉定區等地借鑒溫州模式也已開設了多家24小時不打烊的城市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