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面對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新形勢,青海省財政廳以提高財政政策和資金的精準度為抓手,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是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社會資本。發揮財政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安排資金163.3億元,支持重點公路、民用機場、重大水利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較好發揮了財政投資即期拉動效應,特別是按照“百日攻堅”行動部署,墊資80億元支持推進格爾木機場、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引大濟湟西干渠工程、教育“全面改薄”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為實現全年目標爭取了工作主動,夯實了基礎。同時,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為省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金首期募集注資19.99億元,預計帶動社會資本100億元,努力解決全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二是完善財政支持措施,為市場主體減負。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財政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措施,下達資金30.53億元,支持高原特色農牧業加快發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現代服務業開拓市場,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著力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另一方面,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推進“營改增”后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改革,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取消、停征2項政府基金和2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上半年,全省減免各類稅費近50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負成本。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使科技拉動經濟。全面落實“十三五”期間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20%的要求,安排資金4.5億元,支持開展千億元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群和百億元畜禽養殖產業建設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重點產業科技支撐工程,加快推動“互聯網+”專項行動計劃,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