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按照“預算管理、總量控制、公開透明”的原則,始終做到嚴控“三公”經費,壓降行政成本,2017年上半年“三公”經費同比下降31.18%。其中,公車運行費用和公務接待費用下降尤為明顯,分別同比下降19.92%和43.93%。
一、健全制度,扎緊公務支出制度籠子。去年底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三公”經費管理、規范公務支出行為的意見》,嚴肅“三公”經費等開支要求。幾年來不斷完善財政財務規章制度,出臺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等一系列公務支出管理辦法,以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辦法、嚴肅財經紀律若干規定、公務用車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建立“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網絡。
二、精細管理,把好“三公”經費使用關。部門預算編制實行部門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連續多年“三公”經費總額實行“零增長”。公務用車“定位”管理,公務用車智能化管理平臺上線運行,監控所有公車動靜態信息,每輛公務用車均裝有GPS定位,噴涂公務用車標識,接受社會監督。在財務管理上,“公務接待費用”作為一項經濟科目獨立反映,經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便于監管;建立公務接待清單制度,規范公務接待報銷手續。因公出國(境)實行計劃報批、量化管理、計劃審核等嚴格的審批手續。
三、加強監督,多管齊下開展檢查巡查。今年市財政局抽取5家部門和單位開展公務支出專項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部門進行整改。將“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公務支出作為日常財務檢查、財務會審的重要內容。開展節假日巡查,馳而不息整治“四風”,確保資金安全。
四、公開透明,信息公開形成倒逼機制。近年來,全面公開各部門“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信息,且公開要求不斷細化。一系列的信息公開使“三公”經費的使用置于社會公眾監督之下,給各部門施加了無形壓力,也形成了倒逼機制,迫使各部門和單位更加規范公務支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