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利用資金引導模式,農污項目建設興熱潮。根據“市獎、鎮補、村籌、戶支”的資金保障機制,該市財政多渠道籌措資金,及時撥付農村污水治理項目補助資金,減輕基層資金負擔。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新建農村污水施工標段43處,市財政共兌付項目建設補助資金6411萬元,帶動全市實現項目建設投入1.04億元。新增受益農戶8018戶。
二是創新補助模式,農污運維體系重長效。該市建立了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鎮(街道)統一管理、村委會管理、委托環保公司或其他專業公司管理、環保公司或其他專業公司和村日常管理相結合”四種模式。出臺了《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確定市財政補助和鎮(街道)統籌配套的運維補助模式, 2017年上半年已下達后一生態建設資金2094萬元,運維補助經費95萬元。
三是建立保障模式,助力五水共治。2017年市財政繼續安排城鄉“四位一體”保潔資金2800萬元,支持各鎮(街道)組織實施環境保潔工作,實現既抓好表面清潔,又抓好源頭治理的全方位農村水環境治理格局,實現環境綜合治理常態化。2017年1-5月全市45個河長制監測斷面四類水及以上39個,占86.7%,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其中,三類水以上12個,占26.7%,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52個劣五類水體中,有19個連續三個月達到V類及以上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