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搶抓國家創新改革示范區機遇,盡快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和戰略主導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武漢市委、市政府著力改革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方式,將分散在各部門的產業資金進行“整編”,按照產業發展重點規劃,“一個口子、一個調子”決定資金投入方向、投入重點、投入方式,財政引導資金明顯放大,產業投資熱度顯著提升。
一、優化決策機制,釋放市場活力。通過大力發展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以政策設計將政府戰略按“基金”方式破譯為市場語言,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一是“讓利”于市場,體現政府投資導向。對重點戰略性產業領域,突出“引導”,政府引導資金直接投資,將當前投資轉換成未來發展的持續動力;對中早期創新型企業,突出“讓利”,政府引導基金適當加大出資比例、讓渡退出分紅,吸引金融資本聚焦創新創業;對成熟期企業,突出“增信”,政府引導基金堅持同股同權,增強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二是“讓賢”于機構,釋放資金使用效益。2016年,修訂出臺《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精簡管理架構,減少管理層級,機構設置上只安排了領導小組、理事會兩個管理級次,不再設置專家顧問委員會、政策審查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等涉及項目管理和審查的機構。對子基金設立、企業(項目)投資全部交由引導基金受托管理機構按照市場化方式組織運作。
二、招募知名團隊,提升投資熱度。從謀長遠、增后勁出發,大力發展自媒體、網站,自辦簡報專刊,主動邀請知名投資機構來漢開展交流合作。目前,已有深創投、賽伯樂、硅谷天堂、信中利等一批國內前50名乃至國際著名的投資機構,與武漢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子基金;國家開發基金、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等一批具有國資背景的基金與武漢引導基金開展合作,共同推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航天產業基地等項目落戶;本地成長起來的武漢東湖眾合天使基金在創業圈已初具影響力,眾多知名投資機構,包括點亮資本、深圳創新谷、聯想樂基金、六合創投、君聯資本、信中利、華中匯富等,均參與項目合投。
三、發揮乘數效應,集聚趕超動能。截止2016年底,全市引導基金規模已達106億元,子基金籌備進入加速通道,基金乘數效應逐步釋放。全市已有創業天使、科創青桐、環保、智慧城市等54只子基金開展投資運作,子基金規模共計469億元,投資企業513家,投資額293億元。其中,省、市、區共同出資50億元,設立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通過轉投國家基金和投資長江存儲公司,吸引國家開發基金借款、國家基金出資和紫光控股出資,支持國家存儲器項目在漢順利實施。從子基金投資行業來看,光電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分別占子基金投資總額的30%、24%,先進裝備制造占投資總額8%,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占投資總額7%。實際投資行業與武漢重點投資領域高度一致,基金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凸顯。從被投企業發展情況來看,子基金投資種子期、初創期和中早期企業占總項目數的94%。全市子基金累積投資項目438個,被投企業中有3家已主板上市,31家新三板掛牌,9家正在做市,其余企業大都運轉良好,實現了政府公共職能屬性與市場資本逐利屬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