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近日發布“市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一批項目學校驗收結果,重慶市農業學校、開縣巨龍中職學校等12所項目學校全部通過驗收。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重大項目。國家教育部、人力社保部、財政部2010年啟動實施,目的是使其在中職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提高中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經過兩批探索,重慶目前已建成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20所,在人才培養方式、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建設“雙師”教師隊伍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和做法,打造了一批職教優質資源。
重慶市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始于2014年7月,是國家級計劃的深化版,目的是更好地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計劃用2014年至2016年三年時間,分三批在全市建設30所左右市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建設內容包括三項: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每批項目建設周期原則上2年,第一批12所學校,第二三批各10所學校。市財政平均補助每所項目學校600萬元,分2年到位。支持項目學校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改善教學和實習實訓條件。嚴禁用于基本建設、員工福利、償還債務和與項目無關的支出。市財政已全額撥付三批項目學校補助1.9億元。
評價結果顯示,12年項目學校共建設了物聯網等30個重點專業和重慶火鍋等12個特色項目,校企合作達到337家,平均就業率達到98.57%。
示范成功創建后,如何做好“后示范”更為關鍵,也更為重要。三部門要求,示范學校要深入挖掘項目建設中形成的成果和經驗,持續推動學校各專業、各環節辦學水平的提升,著力打造職業教育品牌。要搭建日常交流平臺,經常性組織跨學校、跨區域研討活動,推動各學校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教法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師和校長培訓等方面形成合力。要發揮骨干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通過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深化和推廣項目成果,帶動區域職業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與示范學校驗收結果同時公布的還有27個首批中職學校重點(特色)專業。
重慶中等職業學校重點(特色)專業建設計劃也是始于2014年,計劃2014年到2016年分三批建設120個專業項目。市財政已補助1.8億元,主要用于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實訓實習條件改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校企合作制度與管理運行機制建設、師資隊伍與服務能力建設。
第一批建設計劃共30個重點(特色)專業項目,培養的學生平均就業率達97.37%。驗收通過的27個專業項目,部分在市級、全國技能大賽中取得良好成績,重慶立信職教中心會計專業、四川儀表工業學校電器運行與控制專業甚至參與了教育部專業教學標準制定。
今年9月份左右,三部門將對第二批重點(特色)專業項目進行驗收、對暫緩通過的專業進行復查。暫緩通過專業仍不能通過驗收的,將收回項目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