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棗陽市財政局以打造“制度籠子”為重點,全面啟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全市198家財務獨立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工作,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率達到100%,綜合評價指標平均得分93.76分,在90分以上的單位占78%。通過內部控制報告制度的建立和開展,實現了由“要我控制”向“我要控制”轉變,促進了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風險框架體系的建立,形成了內控制管理意識,單位的整體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內控建設。成立由財政局長為組長的內部控制規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內控建設辦公室,由會計局具體牽頭協調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工作,各行政事業單位為內部控制的具體執行機構,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
二是積極動員部署,嚴格工作要求。在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動員會上,要求各單位深刻認識實施內控規范的重要意義,明確牽頭部門和聯絡員,扎實做好內控規范的實施工作,明確相關內設機構、管理層級及崗位的職責權限,按照規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開展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審核、報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三是構建考核體系,進行自我評價。各行政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制定相關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規范,落實具體內控工作任務,共同發揮內控機制的作用;市財政部門把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作為部門預算管理績效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將責任目標落實到相關科室單位,納入年度目標進行考核。
四是加強溝通協調,實現實時監督。各單位結合實際,建立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及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措施,業務經辦、審核及審批職責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針對預算管理、經費收支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政府采購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資產管理等6個業務模塊,在規章制度方面進行完善梳理;在業務流程方面利用網絡辦公平臺來規范業務的審批與傳遞,實現實時監督、控制和綜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
五是開展培訓學習,普及內控知識。采取網絡及現場集中培訓等各種方式加強內控宣傳學習,培訓達到260人(次)。通過學習,讓全市行政事業單位達到“領導干部熟悉內控、一般干部理解內控、紀檢監察掌握內控”的目的,深刻領會內部控制的關鍵節點,為內控機制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