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沙地面積4086萬畝,占科爾沁沙地總面積的52.7%,是科爾沁沙地主體地區,也是全國遭受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經過30多年的努力,境內已有2000萬畝科爾沁沙地得到了基本治理和保護,但亟需治理的沙地仍有2000多萬畝。
我市啟動實施了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工程,規劃到2020年投資80億元,完成林業生態治理1000萬畝、草原生態治理1000萬畝,建成罕山、大青溝、烏斯吐、老哈河南岸等8個生物多樣性示范區。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現已完成731萬畝。集中打造了科左后旗努古斯臺、奈曼旗常興穿沙公路兩側、科左中旗珠日河三個超10萬畝的治理項目區。
建成了科爾沁生態科技示范園。圍繞主城區50公里半徑范圍內,在已有40萬畝森林的基礎上新造林60萬畝,建成了百萬畝城市森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嚴格執行禁牧、禁止非法開墾和禁樵采制度,狠抓“三濫”專項治理工程。全國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顯示,通遼市范圍內的科爾沁沙地在全國四大沙地中率先實現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轉,取得了“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市人大印發《通遼市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意見》、市政府印發《通遼市自然保護區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不斷加強了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和管理。罕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斯吐、烏旦塔拉、雙合爾濕地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小區39處,經環保部備案的自然保護區43處,面積4900.77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8.23%。其中:國家級2處、自治區級4處、市和旗縣市區級37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