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挑戰,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西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交通優先發展并適當超前發展的戰略,2011-2017年共投資超過1200億元,有力支持了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目前,廣西江海陸空交通運輸事業齊頭并進,現代交通網絡主骨架已然形成。截止2016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鐵路營業里程5134公里,其中高鐵動車營運里程1703公里,廣西14個地級市已有12個通高鐵,廣西高鐵里程位居全國前列,并成為首個開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新增高速公路2067公里,總里程達4603公里,全區111縣已有94縣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速公路率達85%;實現了長洲三四線船閘、老口航運樞紐船閘建成試通航,為打破西江黃金水道礙航瓶頸提供強力支撐;實現有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率達86.5%;南寧機場T2航站樓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河池機場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柳州機場擴建工程于2016年12月投入使用。
2017年,是廣西交通運輸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一年,為加快實現廣西“高鐵市市通、高速縣縣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的目標,3月底桂林動車所正式投入使用,新開工南寧至貴陽鐵路客運專線工程,續建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段增建二線等工程;新開工桂林至柳城等高速公路項目共計688公里,重點續建靖西至龍邦等22個高速公路項目共計2675公里,其中建成桂林至三江等5條高速公路共計通車里程66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200公里;新增龍勝、富川、資源、浦北4個縣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速公路率達89%;推進建制村通客車工作,力爭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88%;新開工南寧吳圩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實現飛機、高鐵、地鐵的無縫對接,繼續大力推進桂林機場T2航站樓續建工程和梧州機場遷建工程。
一、開拓創新,調整財政資金支持模式
廣西是老少邊山窮地區,財力薄弱,人均財力水平低,且受國際國內環境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財政運行面臨財政持續增長難度加大、剛性支出民生支出逐年遞增,財政收支矛盾異常突出,難以籌集大量財政資金并直接投入到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國務院指方針,廣西財政通過創新投資體制,2011-2017年通過安排財政資金1200億元,帶動投資超過12000億元,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有效緩解了巨額建設資金壓力。一是資金支持方式由以往單純的資本金注入向資本金注入、政府購買服務、發行債券、BOT等多種方式并舉轉變,帶動大量信貸資金、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地方資金投入交通建設。二是建立健全鐵路項目建設資金“區市共擔”機制,按“誰受益、誰負擔”原則,進一步明確了鐵路建設資金區市分擔的方式及額度,調動各市積極性,創新性地以土地作價出資、現金下限等方式籌措鐵路建設項目資金,為加快建成以南寧為中心的“12310”高鐵經濟圈,即1小時通達南寧周邊城市,2小時通達全區各區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10小時左右通達國內主要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保障。三是對市縣實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帶動了市縣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企業、社會資本建設和養護農村公路,廣泛發動企業和群眾參與,共同形成推動農村公路發展的合力,為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逐步實現城鄉道路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所有具備通車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夯實基礎。
二、深化改革,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
通過創新資金分配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資金分配科學性,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新形式下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是完成成品油價格改革公交車行業補助改革政策的制定工作,破除了舊體制下公交車行業補貼數額簡單與用油量掛鉤的不合理性,創新性將公交車行業油價補貼資金的分配與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情況掛鉤,使新政策與國家新形勢下的節能減排要求相匹配,為“十三五”時期自治區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完善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增長性資金分配機制,在保證正常經費和交通運輸債務還本付息的基礎上,理順了各級交通部門的經費管理體制,將資金重點投向普通公路建設,創新性引入公路水路建養里程因素,2017年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增長性資金2.81億元投向普通公路建設,1.82億元投向按公路建養里程計算的公路水路,為進一步完善交通事權劃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完善了車輛購置稅用于一般公路建設項目資金分配方式,在突出重點、統籌安排、確保有效的前提下,向國家和自治區確定的貧困縣傾斜,創新性提出下達貧困縣一般項目用于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額度要高于資金總額50%,2017年車輛購置稅用于一般公路建設項目資金超過10億元,實現了54個貧困縣全覆蓋,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進行交通扶貧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積極穩健,加大財政資金支出進度
為加快交通領域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將中央提前下達的專項資金全部納入部門預算,減少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追加,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強化財政支出管理,為進一步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奠定了基礎,2017年中央提前下達的專項資金除提前下達市縣的9.87億元外,剩下94.45億元全部納入部門預算。二是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要求市縣交通部門在上報車輛購置稅、成品油增量項目之前落實土地指標、做好勘察設計工作,確保資金一旦下達即可執行。三是同時建立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使用情況月報統計制度,市縣交通局負責、各區直單位及企業集團負責填寫本轄區內車購稅資金使用結存情況統計表,并撰寫車購稅資金結存說明、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改進措施,當地財政局做好數據審核工作,廣西財政廳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力監管措施,及時消化結存資金,將車購稅資金支出進度和下一年度及今后一段時期內資金安排直接掛鉤。
四、依法行政,完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
為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廣西財政廳先后出臺一系列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是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車輛購置稅用于一般公路建設項目交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二是出臺了《廣西自治區自治區航線培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三是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貸款財政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制定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資金的支持范圍、方式和標準,規范資金的申請和撥付制度,建立資金的績效目標管理機制和績效評價體系,確保資金投向交通運輸領域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五、科學理財,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
廣西財政采取多項措施,積極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將節約和騰出來的財政資金集中用于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工程等重點項目支出。一是大力壓減交通運輸廳部門預算中“三公兩費”、辦公水電費、差旅費等一般性支出,2017年壓減至2.22億元,較2016年減少0.27億元,降幅達12%。二是加大力度盤活存量資金,全面分析排查相關預算單位部門預算存量資金情況,對支出進度嚴重滯后、使用效率不高的項目資金,項目已經實施完畢形成結余的資金、不具備實施條件或者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項目資金,統一由自治區財政收回,2016年收回交通廳結轉結余指標2.53億元。三是定期對交通領域200多個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開展了一系列的財政存量資金檢查和清理工作,對資金賬戶余額逐一進行甄別,將確實無需使用的存量資金收繳廣西國庫,2016年收回交通廳實有資金賬戶資金2.04億元。
六、防范風險,健全財政資金監管制度
把實時動態監測、審計、檢查作為完善財政資金監管的重要制度。一是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實時動態監測機制。對向基本戶劃撥托收資金、單位往本單位或二層及以下單位劃撥資金、向臨時建設辦劃撥資金以及超預算限額使用“三公兩費”的,系統實行自動預警和攔截。二是加強項目資金撥付監控。要求交通廳認真抓好交通項目的竣工和跟蹤審計,竣工項目100%經過審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未經審計,不得付清工程尾款,不得辦理竣工驗收手續,不得報批竣工決算”規定,積極配合國家審計機關對交通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做好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和報告。三是加強事后監控。要求交通廳每年對1/3的交通廳直屬二級預算單位財務活動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嚴肅提出,并限定時間進行整改,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訪復查,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報告財政廳,促進規范管理,完善檢查制度。
七、從嚴務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將強化績效管理作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規范績效管理的指標設置。交通領域投資大、支出多,按照規范流程,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重點考核資金使用單位是否按照上年度編制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完成了預定的各項目標,提高管理水平,節約大量資金,產生很好的效益。二是健全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加強資金的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理念貫穿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改變“重爭取輕績效”的財政資金管理現狀。特別是要將重點支出、重大項目支出的全過程績效管理納入部門的績效考評范圍。三是提高績效考評結果的參考作用。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及今后一個時期內財政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逐步推動績效目標信息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確保財政資金投入用到關鍵處,切實在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入中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