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實現廣西“高鐵市市通、高速縣縣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的目標、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財政始終堅持交通優先發展并適當超前發展的戰略,2011-2016年共投資超過1000億元,帶動投資超過10000億元。經過六年的努力,廣西江海陸空交通運輸事業齊頭并進,現代交通網絡主骨架已然形成。截止2016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鐵路營業里程5134公里,其中高鐵動車營運里程1703公里,廣西高鐵里程位居全國前列,并成為首個開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新增高速公路2067公里,總里程達4603公里,全區111縣已有94縣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速公路率達85%;實現了長洲三四線船閘、老口航運樞紐船閘建成試通航,為打破西江黃金水道礙航瓶頸提供強力支撐;實現有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客車率達86.5%;南寧機場T2航站樓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河池機場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柳州機場擴建工程于2016年12月投入使用。廣西財政五大舉措支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具體做法是:
一、調整財政資金投資模式。
2011-2016年,通過創新投資體制,帶動大量信貸資金、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地方資金投入交通建設,有效緩解了巨額建設資金缺口。建立健全鐵路項目建設資金“區市共擔”機制,按“誰受益、誰負擔”原則,充分調動各市積極性,創新性以土地作價出資、現金下限等籌措鐵路建設項目資金。對市縣實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帶動了市縣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
二、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
通過創新資金分配方式,強化資金分配科學性,更好地適應新形式下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是完善成品油價格改革公交車行業補助改革政策的制定工作,破除了公交車行業補貼數額與用油量簡單掛鉤的不合理性,創新性提出將公交車行業補貼資金的分配與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情況掛鉤。二是完善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增長性資金分配機制,在保證正常經費和交通運輸債務還本付息的基礎上,將資金重點投向一般公路建設,創新性引入公路建養里程因素。三是完善了車輛購置稅用于一般公路建設項目資金分配方式,在突出重點、統籌安排、確保有效的前提下,創新性提出一般項目用于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下達貧困縣要高于資金總額50%。
三、加大財政資金支出進度。
為加快交通領域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將中央提前下達的專項資金全部納入部門預算,減少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追加,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強化財政支出管理。二是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要求市縣交通部門在上報項目之前落實土地指標、做好勘察設計工作,確保資金一旦下達即可執行。三是建立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使用情況月報統計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消化結存資金,將車購稅資金支出進度和下一年度及今后一個時期內資金安排的直接掛鉤。
四、完善財政資金監管制度。
把定期清理賬戶、審計、巡察作為完善財政資金監管的重要制度。一是定期對交通領域200多個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開展了一系列的財政存量資金檢查和清理工作,對資金賬戶余額逐一進行甄別,將確實無需使用的存量資金收繳廣西國庫。二是認真抓好交通項目的竣工審計,竣工項目100%經過審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未經審計,不得付清工程尾款,不得辦理竣工驗收手續,不得報批竣工決算”規定。三是每年對三分之一的交通直屬二層單位財務活動進行全面檢查,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訪復查,同時,開展專項巡察和巡察“回頭看”,完善審計巡察制度。
五、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將強化績效管理作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規范績效管理的指標設置,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指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節約大量資金,產生很好的效益。二是健全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改變“重爭取輕績效”的財政資金管理現狀。特別是要將重點支出、重大項目支的全過程績效管理納入部門的績效考評范圍。三是提高績效考評結果的參考作用,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及今后一個時期內財政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