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決定,在繼續執行中央及我省現行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基礎上,2017年再安排24.34億元,新實施十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一是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安排資金17.21億元,重點在全省58個貧困縣25度以上坡耕地實施17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其中還草6.8萬畝),改善生態環境,振興山區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二是支持山西“農谷”建設。安排資金3000萬元,作為山西“農谷”建設基金政府引導資金,用于基地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貸款的擔保及貼息、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以及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股權投資。
三是支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安排資金3000萬元,支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減糧增飼、強牧優特、規模種養、就地加工,建設草茂林豐、牧業發達、特色高效、資源循環的生態農牧區。
四是支持山西國際果品交易出口平臺建設。安排資金3000萬元,支持運城、臨汾基于山西農業云計算平臺建設山西國際果品交易出口平臺,運城市籌建國家溫帶果蔬檢疫重點實驗室及檢測設備配套,出口果品機械化初加工生產線建設,出口果園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制定和應用。
五是實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獎補政策。安排資金3億元,鼓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探索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創辦農業生產經營或勞務合作社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發展物業經濟、以集體資源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工商企業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等多種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對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試點成效顯著的市縣實施獎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六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發行地方債2億元。結合脫貧攻堅,重點在58個貧困縣綜合采取改造、配套、新增、升級、聯網等方式,推進城鎮供水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運行維護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七是加快推進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總安排資金2300萬元。用于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獎補及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
八是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安排資金2000萬元。按照“六有”標準(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帶、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提供四類服務(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體驗服務),在村級建設“益農信息社”,加快農村信息化服務普及,以信息化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
九是支持小麥、玉米種植保險保費補貼標準提高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惠農工程。共安排資金5000萬元。其中:3000萬元用于提高小麥、玉米種植保險保費補貼標準,進一步保護投保農戶合法權益。2000萬元用于重點支持25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縣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和基層組織建設工程。
十是建立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安排啟動資金3000萬元,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社會募捐資金及受助學生家庭儲蓄,逐步建立覆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山西省教育扶貧個人資助賬戶。按每生每年1000-3000元的標準,定額資助初中、高中和大專院校在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費用,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實現就業創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據統計,自2009年山西省首次實施十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以來,累計出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90項。截止目前繼續執行的政策38項,年度安排資金93.35億元。這些政策對于我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環境改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