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主攻工業攻堅戰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中,大余縣明確產業培育思路、目標,找準定位,合理布局,主動策應稀金谷建設,把鎢及有色金屬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予以大力扶持,并以發展高端礦業和廢棄礦綜合回收利用為主要方向,推動鎢及有色金屬產業向高端新材料及應用領域升級。
一是夯實園區平臺。充分利用各類政策,整合各類資源,加快推進園區標準廠房建設,為企業入駐園區發展搭建良好創業平臺。籌措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廠房建設,多舉措鼓勵企業自主建設標準廠房。依托新華鎢產業集群及廢棄礦綜合回收利用基地,設立國家級礦產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配套建設鎢及有色金屬深加工、電子交易、科研創新、產品展示、檢測中心、倉儲物流六大平臺。
二是實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實施首位產業招商“一把手”工程,由縣主要領導帶隊,率領招商小分隊,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深挖《若干意見》政策潛力,重點推進“引資、引技、引智”三位一體招商,變“天女散花”為“精準出擊”。該縣圍繞航空高新科技、新能源汽車、資源回收利用等新興產業,全力引進了一批對經濟發展有拉動和支撐力的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動產業形成集群效應。
三是全力籌措產業發展資金。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同時采取投資補助、貸款擔保、參股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扶持首位產業發展。在全市率先開展“礦保貸”貸款,發揮工投擔保作用,撬動銀行10億元“礦保貸”貸款資金,全力為企業解決首位產業流動資金需求量大難題。財源信貸通、小微信貸通等財政融資擔保項目為企業解決約8億元資金。
四是健全企業幫扶激勵機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了激勵考核辦法,出臺了財稅、科技等系列幫扶政策和措施,重點扶持海創鎢業、明發礦業、日榮鎢業等重點企業,加快優質生產要素向重點企業集中,幫助企業輕裝前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建立了一站式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審批制度。縣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平均辦結時限縮減為7個工作日以內,審批效率提高50%以上。建設大余稀金谷新材料科技雙創金融中心,建立安商工作隊伍和企業精準幫扶APP平臺,實行企業幫扶臺賬動態化管理,精準幫扶企業做強做大,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
五是引入首位產業創新創業人才。依托大余稀金谷新材料科技雙創金融中心,實施“十百千人才引入計劃”,采取股權激勵、營造環境、人才政策等多種形式,培育和引進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使首位產業成為資金、技術、人才集聚的核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