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財政廳大力改革創新,以“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為中心,重點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四三二”(四個環節、三大體系、兩項要件)建設,扎實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設,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效果、影響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2011-2013年和2015年,廣東省財政廳均獲得財政部績效管理工作考評一等獎。
一、把握四個環節,推動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
著力抓好預算績效管理中目標管理、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等四個重點環節,構建“事前績效審核、事中績效督查、事后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預算績效管理框架。一是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制訂印發《廣東省省級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規程》,明確所有納入省級項目庫管理的事業發展性支出和部門整體支出列入績效目標申報范圍,績效目標的審核情況作為編制部門預算的前置條件,并將核準的績效目標作為開展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的依據。2016年審核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一級目標1215個,二級目標9002個。二是積極推動預算績效目標運行監控。拓展績效目標監控工作覆蓋面,將績效目標監控實施范圍覆蓋到全部省直單位,并建立根據績效目標進行項目實施階段性反饋的工作方法;按照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要求,完善績效監控工作流程,簡化填報流程,精簡填報內容;根據各單位反饋的績效目標運行監控材料,分析項目實施情況,對實施過程中偏離績效目標的項目及時督促整改。三是不斷拓展績效評價覆蓋面。開展績效自評,“十二五”期間實施績效自評項目2000多個,2017年繼續擴大范圍,計劃將所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和部門整體支出增列入2017年度及以后年度的績效自評范圍;做好重點評價,對接各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和預算管理改革重點領域,確定年度績效管理重點和開展工作,2016年組織開展22類資金績效評價,涉及金額約6000億元;推進評價機制創新,績效評價范圍逐步實現“部門整體支出、專項資金、財政政策和財政管理”的橫向覆蓋,近年來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扶貧資金等進行了績效評價,2016年開展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四是逐步推進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評價結果較差不再安排預算,2015年收回4項使用績效較差的專項資金35.86億元;建立報告反饋和報送制度,將部分重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專題呈報省政府,為實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績效參考,將評價結果反饋主管部門,落實部門績效管理責任,并反饋人大、審計等有關部門,加大外部監督力度;將評價報告向社會公開,并探索部門單位績效自評報告公開,建立績效責任約束;逐步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問責制度。
二、構建三大體系,提高預算績效管理規范化水平
一是構建規范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針對預算績效管理的原則、范圍、方法、機制,制定《廣東省省級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規程》等綜合性管理制度;針對各類財政資金不同特點和績效管理要求,制定《省級財政到期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廣東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暫行辦法》等專項辦法;針對績效管理不同層面的業務程序、工作規程、協調機制等,制定《省級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內部工作規范》、《預算績效管理委托第三方實施工作規程(試行)》等一系列業務規范。“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各級財政共制定有關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辦法150多項。2017年,進一步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研究制訂《廣東省預算績效管理辦法》,積極構建“一個辦法+X個規程+X個細則”的績效管理制度體系。二是構建科學的第三方管理體系。在工作方式上,實行第三方專家全程參與機制,除組織專門的第三方評價工作外,在績效目標審核、績效自評、重點評價等重點工作中,充分借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在工作程序上,嚴格按照《預算績效管理委托第三方實施工作規程(試行)》等規定,規范引入第三方工作程序,并規范第三方實施獨立評價工作程序;在質量控制和監督考核上,建立第三方評價的監督和考核機制,考核評估結果與委托服務費用支付以及以后年度選取承擔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資格掛鉤。三是構建完備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一方面,在現行通用指標體系基礎上,結合各年度重點評價項目的不同特點和個性要求,在三級共性指標下分別研究設置具體、可量化的個性指標,確保評價正確導向和評價結果質量。另一方面,注意指標信息積累,向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財政部門收集績效評價指標,進一步補充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一套覆蓋廣泛、適用性強的指標體系。
三、完善兩項要件,夯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基礎
一是完善預算績效信息化管理。在“金財工程”的總體框架下,創建涵蓋專家評審、部門預算、財政專項資金、財政綜合支出績效管理,以及評價指標和標準庫、項目庫、專家庫、資料檔案庫在內的財政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預算績效工作信息化管理。并著力升級完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和模塊設置。二是建立專業的績效管理機構和隊伍。2004年廣東省財政廳成立績效評價處,在全國率先推進績效評價改革,2016年更名為績效管理處,職能范圍擴展到預算績效管理的各個領域;省級部門全覆蓋,各省級部門均在內部固定了相關職能處室、單位并指定專人負責績效管理相關工作;市縣財政系統整體推進,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市、縣(市、區)財政部門均已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普遍成立了負責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科(股);專家隊伍和第三方機構蓬勃發展,建立績效評價專家庫,入庫專家1287人,建立省級第三方機構庫,共有86家第三方機構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