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淮發〔2016〕55號),市財政局對照意見要求,逐項梳理、明確責任,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一是新設專項基金,發揮引導作用。在牽頭設立市調轉促產業發展基金及市天使投資基金的基礎上,再牽頭設立土地儲備基金和PPP前期服務引導基金。設立土地儲備基金。為多渠道籌集土地儲備資金,牽頭籌備土地儲備基金發行工作,市政府批準成立了土地儲備基金管理委員會。市財政局制定了招投標文件,明確基金籌集的基本要求,與建行淮南分行簽訂了合作協議。設立PPP前期服務引導基金。市級財政從盤活存量資金中安排3000萬元,設立了“淮南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前期服務引導基金”,基金總規模為2億元,主要用于PPP項目前期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項目采購等工作。目前,我市進入財政部PPP項目信息平臺的項目共計50個,總投資736億元。智慧醫療、市中興路項目入選財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項目。
二是剝離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加快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制定了《關于財政支持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發展的意見》(淮財監〔2016〕667號)明確要求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責,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市場化運營。市土地儲備中心經市政府批準已從市建發集團分離出來。
三是規范政府購買服務,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不斷擴大供給產品,健全購買服務預算管理體系,強化購買服務預算執行監控,推進購買服務預算信息公開,實行購買服務預算績效評價,落實監督檢查,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范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編審、實施購買、簽訂合同、績效評審、監督檢查、信息公開的各個流程。
四是創新政府支持企業的方式,放大政府性資金規模。2015年起我市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后改為淮南市調轉促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其中:80%有償使用,主要用于支持企業發展和園區建設;20%無償使用,主要用于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支持經濟發展政策,對優良項目進行獎勵和后補助。2016年市財政投入二期基金2億元,徽商銀行投入8億元金融資金,目前,基金平穩有序運行。2017年預算已安排2億元用于淮南市調轉促產業發展基金的運營管理。
五是用足用好新增債券額度,支持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2016年省財政廳轉貸我市新增債券123859萬元,其中市本級65205萬元,壽縣37348萬元,鳳臺縣19987萬元,毛集實驗區1319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主要用于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文化藝術中心、棚戶區改造、公租房等在建項目,優先用于保障在建公益性項目后續融資,加大對保障改善民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
六是積極推進新型擔保模式,擴大風險分擔試點范圍。從2015年起市財政從市級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中安排資金建立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補償基金。為進一步規范“政銀擔”風險補償資金使用管理,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補償基金制度體系,市財政局聯合市經信委研究制定《淮南市“政銀擔”風險補償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淮財外金〔2016〕163號),全面建立“政銀擔”風險補償制度體系,有力保障和推動全市“政銀擔”新型擔保模式業務擴展。2016年新增“政銀擔”業務1100筆,金額25.93億元,在保“政銀擔”業務1064戶,金額2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