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0日,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671.SZ)發(fā)布關于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關注函的回復公告,對公司經營情況、流動性風險及大額債務逾期、2022年度業(yè)績虧損原因等情況進行說明。
陽光城公告顯示,自2021年四季度起,公司流動性出現(xiàn)階段性緊張,融資能力大幅度降低,針對公司債務情況,公司已多次進行風險提示性披露。截至2023年2月10日,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債務(包含金融機構借款、合作方款項、公開市場相關產品等)本金合計金額460.18億元,其中:涉及擔保事項的已到期未支付債務本金累計217.43億元;公開市場方面,境外公開市場債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計10.15億美元,境內公開市場債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計196.11億元。
陽光城指出,為化解公司債務風險,促進公司有序經營,在各級地方政府、監(jiān)管機構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積極采取不同措施以期綜合化解流動性及債務逾期風險,包括但不限于折價出售資產、全面停止拿地、實行降本增效、盤活存量資源、提高資產價值、引入戰(zhàn)略合作方等多種措施,全力開展自救紓困和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2022年,該公司完成交付143個批次,共計交付約10.1165萬套。
對于公司2022年業(yè)績虧損情況,公告顯示,經公司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80億元至11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91億元至121億元。
陽光城表示,主要因公司銷售回款緩慢,相關融資本金使用期限延長,財務費用不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關于資本化的規(guī)定,公司基于謹慎性,按照費用化進行處理。以及基于2023年房地產市場還是以穩(wěn)定為主,對銷售的量價預期持謹慎態(tài)度,計提相應存貨跌價準備。
陽光城此前公告顯示,存貨跌價損失為2022年預計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陽光城指出,2022年度,政策雖有所緩和,但行業(yè)整體銷售情況未見好轉,公司的銷售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全口徑簽約金額較上年同期下降超70%。陽光城結合市場情況、項目自身情況及謹慎性原則,主要針對汕尾、北海、貴州三個項目進行計提跌價,計提金額13億元。
其中,位于黔南州龍里縣項目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項目去化幾乎停滯,內部預期售價已無法實現(xiàn)銷售目的,因此陽光城對項目重新定價,參照市場情況進行調整,售價由11800元/平方米下調至10300元/平方米,計提約3.4億元跌價。
陽光城稱,公司嚴格遵循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價,不存在報告期集中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等情形。
陽光城指出,縱觀2022年至目前,房地產行業(yè)需求端及供給端調控政策陸續(xù)改善,但受疫情及政策傳遞的時效性影響,市場回暖需要一定時間,公司2023年1月份銷售及回款仍不及預期。公司多筆債務交叉違約已構成大額債務逾期且凈額持續(xù)增加,公司依然在努力溝通金融機構對存量債務進行展期和降息,旨在穩(wěn)定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同時,公司以“保竣工、保交付”為核心經營目標,積極盤活存量資源,實行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