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4日訊(記者 藺壯壯)近日,中國貨幣網披露公告顯示,中國銀行將于2022年10月24日發行總額為6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這已是中國銀行年內發行的第二期二級資本債。中國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對二級資本債發行需求明顯,二級資本債發行全面擴容提速。經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0月20日,58家商業銀行今年已發行76只二級資本債券,發行總額合計已達6393.65億元,超去年全年。從發債機構類型看,76只已發行二級資本債券中,超七成發行機構為中小銀行。
(相關資料圖)
專家表示,二級資本債發行發行審批流程相對簡便, 對銀行是否上市沒有硬性規定,日益受到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青睞。銀行應多渠道、多元化工具補充資本,夯實經營基礎,增強抵御風險能力,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發債規模超去年全年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20日,58家商業銀行今年已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76只二級資本債券,發行總額合計達6393.65億元,已超去年全年。值得一提的是,本月下旬,還將有中國銀行等3家銀行合計610億元二級資本債“蓄勢待發”,若將其統計在內,預計至10月末,商業銀行年內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將超7000億元。與之對比的是,2021年全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2只二級資本債券,發行總額合計6170.73億元。
從發債機構類型來看,截至2022年10月20日,今年58家已發行二級資本債的商業銀行中,包括全部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3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家城市商業銀行、28家農村商業銀行及1家直銷銀行。目前,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目前均已完成一期或多期二級資本債發行,發行總額達4200億元,占目前已發規模的65.59%,是今年發行二級資本債的“主力軍”。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年內均已發行1300億元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領跑銀行業。在股份行方面,年內已有興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三家發行總額合計達1000億元。而對于地方中小銀行而言,從發債總額來看同大型銀行仍有較大差距。20家城市商業銀行與28家農村商業銀行年內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分別為866億元、307.65億元,分別占已發行總額的13.54%、4.81%。
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面擴容背后,是商業銀行較強的資本補充需求。此前銀保監會公布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環比一季度末分別下降0.15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0.18個百分點?!皩︺y行來說,資本補充本是一項常規工作,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闭新摻鹑谑紫芯繂T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響應國家政策部署,持續提升信貸投放力度,助力穩定經濟大盤。董希淼稱,為實現業務穩健可持續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銀行需要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加大資本補充力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今年以來,銀行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產擴張,銀行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等,部分銀行補充資本壓力較大;監管鼓勵銀行多渠道、多元化工具補充資本,夯實經營基礎,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二級資本債發行發行審批流程相對簡便,對銀行是否上市沒有硬性規定;同時,二級資本債發行的利率相對于普通金融債券收益率高,也一定程度受投資者青睞。
受中小銀行“熱捧”
事實上,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雖發行總額不及大型銀行,但從發債數量上看,目前76只已發行的二級資本債中,有54只屬中小銀行發行,占發債總數的71.05%。
記者注意到,10月份已發行的3只二級資本債發行機構均為中小銀行,分別是稠州商業銀行、鹿城農商銀行、靈川農商銀行;同時,截至10月20日,根據已披露公告,在10月下旬的即將發行的3只二級資本債中,亦有兩只發行機構為中小銀行,分別為江蘇泰興農商銀行和浙江南潯農商銀行。
對此,董希淼表示,對地方中小銀行而言,資本補充渠道偏窄、資本補充工具成本較高,二級資本債門檻較低,發行方便,相比其他的資本補充工具,更受到中小銀行“追捧”。董希淼進一步指出,要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一方面內外源相結合補充資本。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并適當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從審慎角度出發,根據市場情況統籌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補充。如適時通過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支持更多的優質的中小銀行上市。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周茂華稱,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主要外源性、內源性兩種方式。作為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之一,通過上市、創新資本補充工具等拓寬補充資本渠道;完善內部治理,提升金融服務供給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挖掘內源性補充資本潛力;在風險可控情況下,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本效益及推動輕資本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