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9月2日訊(記者 曾薔)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今日聯合發布了《機遇之城2022》報告。報告顯示,進入2022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已然開啟了高質量深化發展的新篇章,以中心城市帶動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綠色發展,都將是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城市發展重點。
《機遇之城》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合作出版的對中國城市進行全方位跟蹤觀察的研究報告,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9期。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表示:“大城市及所在都市圈、城市群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引領性作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涌現出許多世界級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已進入全球城市行列,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這些大城市是經濟增長的源頭和開放創新的高地。”
《機遇之城》的調研方法采用普華永道城市評估工具對選定的城市進行觀察。這個評估工具包括十個觀察維度,涵蓋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市基礎設施、自然環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響力等多個層面。十個觀察維度下設5個變量,共計50個變量。部分變量下設子指標,主要是考慮到每個維度下各類型變量的數量均衡,同時單個變量下的數據指標能夠貼切反映該變量的發展水平。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對觀察方法和衡量體系進行了升級,并且重點關注了城市的創新及可持續發展方面。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指出:“我們很高興看到《機遇之城》這份報告已成為越來越多城市領導人的工作參考。本期報告對指標體系作了完善,全面融入五大新發展理念,統籌考慮城市的安全與發展。報告也表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源泉,城市發展要更加注重軟實力以及韌性。期待普華永道與基金會團隊能夠繼續緊密合作,助力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表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我們將更加關注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關注中心城市在這一過程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區域中心城市的體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以中心城市帶動引領區域發展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是主要的驅動力。”
《機遇之城2022》觀察城市范圍為47座,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其中大灣區的“9+2”城市已完全覆蓋。
《機遇之城2022》觀察結果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其后十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成都、寧波、蘇州、武漢、香港、重慶、長沙、鄭州。寧波是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綜合觀察結果來看,區域中心城市逐步呈現不同發展特點,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呈現多個城市人口規模相當、發展相對均衡的多中心特點,其它地區則是省會城市呈現明顯的“虹吸”模式,在人才吸引政策下部分省會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時也吸引了省內人才快速向省會城市集中。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合伙人金軍表示:“‘十四五’期間由中心城市發揮引領作用,帶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同時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區域重要城市不僅是門戶樞紐,也是周邊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隨著這些城市的進一步創新發展,相應區域將被注入更多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