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8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快速反彈、續創近二十年新高。我們認為,近期美元走強背后有一條重要的「暗線」,是國際能源價格的反彈。
1、國際油價反彈。布倫特油價在8月23日重新「破百」,29日收于105美元/桶。一方面,伊朗協議尚未落地,歐佩克供給擾動再令市場擔憂;另一方面,歐洲能源危機與國際天然氣價格再漲,帶動油價上揚。8月下旬英國天然氣價格升破今年3月高點,當時油價超過120美元/桶。
2、美聯儲再「放鷹」。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會議上的發言,被視為對市場寬松預期的糾偏。美國CPI通脹率歷來與國際油價走勢具備較強的相關性,油價回升令美聯儲懷疑7月通脹放緩的持續性。此外,國際油價水平與美國10年期TIPS國債隱含通脹預期有良好的相關性。鮑威爾最新講話提到,歷史經驗已令美聯儲充分認識到穩定通脹預期的重要性。
3、非美經濟承壓。1)歐元區能源供給遭遇天然氣管道停運、夏季高溫等更多意外擾動,歐元匯率進一步承壓。8月下旬俄羅斯又宣布北溪1號管道將于8月31日起停運3天。此外,夏季高溫使歐洲能源危機再度升級。此時歐央行大幅加息,不僅對歐元匯率提振有限,反而可能增大經濟金融風險。2)英國「滯脹」壓力趕超歐元區,英鎊貶值加速。8月中旬以來,英鎊貶值速度快于歐元。英國7月CPI同比突破兩位數。8月26日,英國宣布將從10月1日起將能源價格上限上調80%,未來英國能源價格仍可能出現大幅上行。即便英國央行自去年12月以來已累計加息1.65個百分點,英央行遏制通脹的進展十分有限,不足以安撫市場對「滯脹」的擔憂。3)日元匯率受能源漲價的直接影響,以及美債利率攀升的間接沖擊。首先,由于日本高度依賴能源進口,國際能源漲價直接增加日元兌美元的換匯需求;其次,美日國債利差走闊加大日本資金外流壓力;再者,日債利率也隨美債利率而上揚,并重新接近日本央行收益率曲線控制目標,迫使央行擴大購債、日元貨幣供給被迫增加。8月29日,10年日債利率時隔近兩個月再度「破位」,日元匯率亦急速貶值。
4、「強美元」下一步。今年以來美元匯率不斷走強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在能源危機中保持相對韌性:一方面,美國經濟對能源的依賴性遠低于歐日等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仍有韌性,美聯儲緊縮更有底氣。短期看,除非國際「能源危機」出現實質緩和,否則,考慮到冬季能源需求上升、歐洲經濟衰退即將到來、以及非美金融市場的脆弱性與緊張感,美元指數未必已經「見頂」。中期看,「能源危機」終將威脅美國經濟前景,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兌現之時,或許就是美元指數觸頂之日。
風險提示:國際地緣局勢具有不確定性,國際能源供給好于預期,美國經濟超預期下行等。
編輯/new